“既然大傢伙儿来到了北方,自然要入乡隨俗,这不仅是能不能融入当地的问题,也是为了让祖宗和后辈们看看,我们踏实认真过日子的態度。”
村长点头附和:“叔说得对,我们要给晚辈们树立个榜样,无论在何处,我们树林村的人,都能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民们连声称是。
若是连他们自个儿都凑合度日,日子怎能越过越好。
“不会包咱们就自己摸索,饺子嘛,我在镇上见过,不难!”村长的婆娘蒿氏高声道。
“对,我连点心都能做,就不信还做不出个饺子!”方婶子满眼不服输。
其他女人们也纷纷附和。
杨喜儿在一旁看著,眼中儘是欣慰的笑意。
虽说只是个小小的仪式感,但无形中能凝聚大家的心,使得大家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越来越团结。
大家越团结,她也就越放心將村中的產业交给村民门打理照料。
而且,她也有些馋饺子了。
接下来,男人们去河边清洗猪下水,不用带孩子的女人,则都去了厨房,研究如何包饺子。
杨喜儿也跟著进了厨房。
她倒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因为,她会包饺子。
在没穿越前,因著担心外面和速冻饺子用料不卫生,只要得空了,她就多多包一些饺子冻在冰箱。
每当忙得不可开交时,饺子是最便捷也最好吃的选择。
无论是月牙饺,还是元宝饺,亦或是柳叶饺,就没有她不会包的形状。
除此之外,杨喜儿尤其对自己调馅的手艺十分自信。
凡是吃过她包的饺子的人,就没有不夸的。
但,她忘了自己以前包饺子都是买的现成饺子皮,眼下却是实打实要自己和面擀麵皮。
这个她是真不会。
树林村的女人们也有些抓瞎。
大家纷纷望著经验最丰富的方婶子。
“方婶子,和饺子面,麵团要硬一些还是软和一些?”
“方婶子,麵团要发酵吗?”
“方婶子,饺子皮是圆的还是方的?”
方婶子也欲哭无泪,犹豫片刻道:“大概,和包包子也差不多吧。”
得,这也是个没经验的。
包包子要用发麵,包饺子要用死面,杨喜儿虽然不会和面,但她也懂这个烹飪技巧。
正当她准备开口提醒方婶子时,吕氏小声开了口:“东家,和面擀麵我都会。”
杨喜儿一喜。
对呀,她怎么將吕氏给忘了。
吕氏可是如假包换的北方人,製作麵食上,定然是一把好手。
眾人一听,也开心的不行,赶紧为吕氏拿来一个围裙。
很快,厨房里便热火朝天忙活了起来。
眾人都是心细手巧的,经过吕氏演示一遍,便將如何和面如何擀麵学了个七七八八。
杨喜儿则將调馅的工作包揽了下来。
很快,男人们洗好了猪下水,回到院子里话著家常。
女人们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包起了饺子。
孩子们则在院坝里追逐打闹。
整个村子都迴荡著欢声笑语。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