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这样!等太子即位他回藩地就亲自阻拦。
这些事情舍娘自然不知道,因为过了半个月这两位扈从就离开了,听裴以清说是他们不习惯所以回去了。
舍娘还奇怪:“做护卫的架子这么大么?真是奇怪。”
裴以清到底不好和女儿说这些,只笑道:“无论如何案子咱们审完了,浙江也恢复了平静,这是好事。”
“爹,庆王府的老太妃寿辰,正要请咱们家去,您说咱们去吗?”舍娘问及。
裴以清点头:“能去,庆王府、临郡王府都是本地的地头蛇,怎么着也该去的。”
庾氏看着两个女儿道:“既然这样,丽娘和舍娘这几日就不要出门了,秋老虎还没走呢,若是晒黑了就不好了。”
丽娘立马道:“您放心吧,我是从来不爱晒太阳的。您不知道舍娘这丫头还说让我多晒晒太阳呢?”
见丽娘告状,舍娘都懒得说她了。
好在庾氏道:“你妹妹也是为了你的身体好。”
丽娘心想我好的很,看看我的皮肤,还有谁比我白的。舍娘虽然也白,但是也没她白,她这个年纪好些姑娘开始长痘子了,可她皮肤依然无瑕疵。
当然,丽娘还希望和陶雅成为手帕交,所以吃完饭,立马去了隔院的陶家。只是没想到陶雅对她很客气,但并不亲近,甚至还有些避着。
这让丽娘有些挫败,她突然感觉离开了裴老夫人,她的运气就好像不顺起来。
虽说她现在有了一门好亲事,也有人会因为这个巴结她,但是也有人不买账,要知道以前在裴家很多人都会买账的。
舍娘在这方面就无欲无求,她曾经在裴家的时候一直孤独习惯了,做皇后之后,稍微熟悉一点的宫人就会被轮换,谁都不能说知心话,都已经是习惯了。
十一月她马上就十三岁了,兴许明年开始就要说亲了,这辈子远离晋地,应该是和晋王没什么瓜葛了。
但未知的人生还不知晓如何?
话说自从要去庆王府后,庾氏先跟裴以清了解了一番庆王府的情况,又请了绣娘们过来替两个女儿做新衣裳。
庾氏正和女儿们说起庆王府的来历,又道:“如今的老太妃,是老庆王的继妃,庆王的嫡长子是原配太子妃所出,单独封了崇宁郡王,也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封地在河南开封府。现在的庆王是老太妃的亲儿子,原只封了郡王,后来老庆王过世,皇上怜爱侄儿,继妃这一房袭爵。”
舍娘忍不住点头:“人生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难预料人的命运如何。”
“可不是,庆王膝下只有一子,如今在京师做皇太孙的伴读,可见皇上对庆王家里的恩宠了。”庾氏把这些都打听的十分清楚。
她这般一说,丽娘有些紧张,舍娘也不想给爹娘丢脸。
知府千金陶雅这次也会去庆王府,舍娘便请了她过来道:“浙江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官儿都大,她们家也有和咱们年纪差不多的女眷吗?”
其实舍娘也是想问有没有特别尖刺的人,毕竟陶家在这里做官的时间更久,听说陶知府这次出卖了几个人,对上面当然是不错,但深受同僚鄙夷,所以陶雅现在应该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舍娘也是这么想的,她没想过她们要多出挑,但是不要得罪了人才好。
陶雅也不藏私,遂道:“其实许多人我也不认识,我只说我知道的。布政使大人听说没有带家眷赴任,巡抚大人据说有一对双胞胎孙女,两人都娇俏可人。至于按察使褚家的姑娘,形容秀丽,为人端庄。”
“那咱们府衙三位通判家呢?”丽娘问起。
陶雅摇头:“仿佛没听说她们要去。”
通判只是正六品,舍娘的爹之前刚是通判升到从五品的同知的,没想到这个门槛在这儿。她道:“我就怕人太多了,我们姐妹一时出丑了,如今听你说起,都是极好的,那我们也放心了。”
陶雅掩唇一笑:“我观贤姊妹品貌皆上等,庆王老太妃是个好热闹的性子,若是见你们如此标致,必定奉为上宾,到时候你们俩多照顾我便是。”
“陶姐姐哪里话,我们姐妹初来乍到,胆小如鼠,还要多仰仗你呢。”舍娘说完,看了一眼正欲说话的丽娘。
丽娘等陶雅走了之后,看向舍娘道:“你方才阻止我做什么?”
“陶姑娘方才那番话后面,你若是真的当真了,她就会把咱们得话传出去,到时候咱们咱们姐妹就会落得个自不量力,得罪人的下场。”舍娘道。
丽娘看了看门口:“不会吧,我看陶雅不像那种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同行是冤家,无利益纠葛时,谁不愿意做个好人。在老太妃面前,哪位姑娘不愿意被称赞一句,从此身价倍增,我也不是说她一定是这样的人,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舍娘提醒道。
丽娘嘴里说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如此,还对沈妈妈道:“以后,那姓陶的过来,少搭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