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太妃那里得到允许很容易,舍娘让人把对牌给了团儿和李琚,等了一个多时辰,牛肉面还真的端回来了。
“你这丫头眼睛倒是尖,我都没发现呢,说实话,这里的素斋我是吃的腻味了。”花太妃是一日不可无肉。
见牛肉面也有她的份,立马吃了起来,比舍娘吃的还快,放下碗还依依不舍:“我在王府里,都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牛肉面。”
舍娘笑道:“祖母您也太夸张了。”
花太妃摆手:“不夸张,说实在的,老王爷在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还好一些。如今你也看到了,我们只能蜷缩在一个院子里,出去一趟兴师动众,很是不容易。”
“都是为了我的事情,劳动祖母了。”舍娘垂头道。
她清楚花太妃也是为了想让她和襄王世子多相处,才如此的。
花太妃笑道:“我说了,主意是我提出来的,我自然是会想办法。”虽说她敏锐察觉二人性情未必合适,但是天底下的夫妻哪个不是磨合才好的,况且再热烈的感情,也迟早会消退,没有地位没有钱,更惨。
现在是先让王府的人看看舍娘的样子,这样的一位绝世美女,家世也不差,才学也好。
之后就是看襄王府的格局了,襄王有襄王的想法,王妃有王妃的想法,王太妃有王太妃的想法,到时候她得利用这三方关系博弈。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实在是不成,到底也是努力过了。
祖孙二人吃完牛肉面,到了下半晌,一行人先下山回到附近别院,舍娘倒头就睡,无论如何,她也算是帮了庆王世子一个大忙。
锦上添花的事情做一百件人家未必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的事情只要人家能记住一件,自己也算是结下善缘了。
她并没有把跟江都郡主做伴读看成是善缘,因为庆王府兴许觉得这是自己的荣幸。
且不说从真武山回去之后,便是花太妃的寿辰了,庾氏带着舍娘姐弟一起给她老人家磕头,又把这几日做的针线奉上。
更别提秦夫人、许夫人都带着孩子们过来,两边都不是很熟悉,虽说都有亲戚关系,但人家都是有爵位的宗室,自家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其中差距,还是能察觉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人家礼数上都没错,两位叔母一人送了她一匹缎子,一对玉佩,已然足够了。
所以,等花太妃的寿辰过去,舍娘和庾氏打算回家了。
但想起庆王世子说同他们一处回去的,也不知道他的事情办的顺不顺利?若不然,她们先回去算了,总不能一直待在襄王府里。
俗话说久住人贱。
正胡思乱想之际,却听外面传话来说,庆王世子准备回杭州,请庾氏和舍娘明日早上一道过去。舍娘面上镇定,庾氏却面上一喜:“上回我听说他先回去了,还在想咱们母女怎么离开,没想到他是准备船只去了,这可就好了。”
在一旁的花太妃看着若有所思,她怎么忘记了,还有庆王世子啊。舍娘在庆王家给郡主做伴读,自然是和庆王府更熟悉,庆王世子也是未曾婚配啊,这次人家还一起过来的,现在走的时候庆王世子都已经离开了,还转回来接她们母女。
自己真是枉为洞庭湖老麻雀了。
试问珠玉在前,谁要瓦砾。
舍娘正和花太妃道:“祖母,庆王世子和我们同路,正好我们能够一起过去。”
“也罢,你们这几日过来也是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你们了,好生休息,明早好赶路。”花太妃笑道。
庾氏带着舍娘姐弟先回去收拾行李,等她们母女几人离开了,花太妃赶紧去打听庆王世子在哪儿,自己得去看看。
李琚多亏了舍娘帮忙出去,通知到了附近的指挥使,带人把白莲教的几个余孽抓了,还把消失的两位锦衣卫救了出来,此番算是立了大功,自然要把承诺实现。
事情办完了,李琚方和襄王府提及,等他用完饭,准备回客房休息,还真被花太妃见到了。
只见这少年身着鸦青色团花暗纹杭绸直裰,外着一件石青色曳撒,头戴束发紫金冠,腰间系着犀玉带,脚上踩一双乌黑的皂靴,还真是宝剑珠袍美少年。
舍娘哪里知晓这些,她和庾氏从花园回去,这园子里倒是养着仙鹤、猛犬,听闻襄王府还有专门的鹰房。
李玦听闻舍娘要离开,遂想着姑娘家都喜欢软乎乎的东西,故而,特地让人送了一只小拂菻犬来。
送来的还是他的大丫头,名叫红绡的,生的很有几分姿色,还道:“裴姑娘,这拂菻犬还是我们世子特地寻来的,很是费心。”
“替我多谢你们世子,只是我对狗过敏,一碰到就打喷嚏。”说罢,舍娘狠狠打了几个喷嚏,她是前世被狗咬了之后很怕狗,所以从不养狗,就连骑马都是克服了好多才开始骑的。
红绡有些尴尬:“裴姑娘,这……”
“况且我这么舟车劳顿的回去,恐怕是无法好生照料了。”舍娘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