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会,已经有十几个人问我迁户口的事情了,怎么办?”
“大概会有多少户口迁进来?”
“这个就不好说了,很多的人长期在外,甚至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小孩出生落地户口就是城市里的,从来没有在村里登记过,没办法估算。”
迁回来是好事,哪个大城市里不是在极积的抢人口红利?
大量人员的回迁,工厂就有了稳定的劳动力,人一多了就能带动村子的经济,这是双贏的好事。
“这样吧,直系亲属这次先算上,余下旁系后续扩產的时候再算。愿意迁回来的,只要落户就把名额给他们,数量也不用限制。”
秦峰不在意,这点產量,离市场的需求还差得远。
“那行,那我就先登记起来,万一有变化了,我再跟你沟通。”
“嗯,可以。”
村长周斌掛下了电话,放下心来。
既然秦峰不担心种太多,那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把亲属迁一些回来。
……
三天过去。
这三天青石村热闹非凡。
村里的户口猛增,最终达到了2162人,新增及迁回941人。
连村长都没有想过外面还藏著这么多的『本村人』。
大波浪、露胸装、高跟鞋、长腿和丝袜,枝招展。
老屋废墟旁,踩著细高跟的姑娘举著自拍杆:“家人们看,这就是我的乡间別墅......“
大戒指、金链子、韩式髮型、衣裳。
见面就是叔、爷,“华子来一根。”
一群城市回来的浪子浪女在村中到处溜达,一个个容光焕发,春风满面,热情似火。
有些人十几年未归,连老屋都只能找到几块瓦片了,因种植权的事宜也回到村里。
不少人开始申请宅基地,申请老屋修缮,纷纷表示青石村风水好,养人,今后要在这里好好休养生息。
但宅基地是有限的,那些早年搬离並卖掉宅基地的人,除非向村民回购閒置土地,否则是分不到的。
这时候哪里还有人卖?
就算有,也是高价。
几天的时间,城市的浮华悄然侵入了村庄。
樟树下的大小桌子,不再是大爷大妈们专属,此刻已被五顏六色的小年轻们占去一半。
大家热情地寒暄攀谈,互相打探工作近况,那场面比过年还要热闹数倍。
秦峰开车到了村委会的晒穀场。
看到包装区边上围了很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除此以外,还见到一群初中同学。
见到秦峰从崭新的宝马x5上下来,一群人停止了聊天,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都回来了?”秦峰微笑,向大家挥了挥手。
一大半的人有十年没见过了,余下小半偶尔过年碰碰面。
“峰哥,我们商量著这次机会难得,想办场同学聚会!”
这是初中的同学何忆秋,跟瀟月月同桌三年,长得小巧可爱,学习成绩全在全年段排名前十,差秦峰9个段位。
“行,定好时间了叫我,我一定参加。”
一位大腹便便的男人晃著玫瑰金手机凑近,“峰哥,还记得我不——孙阳啊,中学时咱俩经常翻墙逃课,赶圩去吃烂肉粉……”
圩日是南方地区乡村或城镇中定期举行的集市活动,其名称来源於客家话中的“圩”字,意为集市。
赶集则被这里人称为赴圩或赶圩,莲月镇每逢农历单数1、7的日子都是圩日,一个月有六天。
“怎么会不记得,我记得都是你请我吃呢,现在的烂肉粉都从1块钱涨价到5块了。”
孙阳递了根烟,“哈哈,那是镇里的价格,昨天回来在城里吃了一碗,收了我8块钱,这涨得也太快了。”
孙阳的父亲早年经营编织物作坊,生產麻绳尼龙袋,家境丰厚,故孙阳零钱不断。
现在小作坊变成了公司,全家都搬到了滨海市去了,秦峰也没弄明白孙阳跑回来做什么,不会真看上那两亩地了吧?
“那是欺负你外地人,本地人一般都只要5块,要不今天我们俩就去吃一顿如何?”
“行啊,可今天不是圩日呢,街上没卖!”
“哪会没卖呢,我带你去。”刚想带著孙阳走,又看到了站在周边的一群同学,“我看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我们就把同学聚会办了,如何?”
“现在?”何忆秋讶然道。
“对!我看大部分人都在这儿了,今天我来安排,大伙看看有没意见!”
“我没意见,听秦峰的。”
“我也没意见……”
“大家没意见的话,那就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