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就听到苏晨问道:“那么,师老,依您看,我们国家想在碳纤维领域迎头赶上,应该从何入手?”
师昌旭沉思了一下:“最稳妥的办法是按部就班,先从基础原料『丙烯腈』的生產抓起,引进『丙烯腈』生產设备,实现原料的国產化,並逐步提升產品產量和纯度,然后引入『pan』生產线,提高『pan』原丝的產能和质量。”
“实际上,即便不发展碳纤维,前两步也是值得推进的。我们夏国纺织品出口量不小,且呈增长趋势,从经济角度来看,推进前两步也是有益的。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入碳纤维生產工艺,完善整个碳纤维產业链,將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最后一步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前两步可以解释为纯民用需求,西方国家將这些可能带来风险和污染的產业转移到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国际趋势,所以阻力不会太大,甚至可能受到西方世界的欢迎。
至於最后一步,就不好说了,因为这涉及核心技术,是整个產业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巴统』的限制。”
苏晨继续追问:“师老,您这个三步走计划確实稳妥,前两个阶段的引进和投產应该不会遇到太多阻碍,我只是想知道,国家是否有这方面的打算?”
师昌旭无奈地回答:“苏晨,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个研究材料的,引进这类设备应该是化工部的职责范围,但我想,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有计划,具体是什么样的计划、哪个单位负责、什么时候实施,就不是我能了解的了。”
苏晨皱了皱眉:“那么,师老,我再问一个问题,对於这最艰难的最后一步,我们夏国是否考虑过直接引进相关技术和设备?这样我们只需要购买高纯度的『pan』原丝就可以了,『pan』既然就是纺织行业常用的腈纶,那么,这个……”
“那东西应该不在禁运名单上吧?我们出钱难道还买不到?”
师昌旭回答:“pan当然是愿意卖的,他们还希望我们多买一些,但是,他们愿意卖给我们的大多是杂质含量较高的產品,最多只比我们自己生產的好一点点,对於製造碳纤维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我之前所说,纯度越高的pan,越適合用来製造碳纤维,所以,高纯度的pan,他们是不会卖给我们的。至於碳纤维的生產技术和设备,我確实听说正在谈判中。”
“哦?不是说这些技术是禁运的吗?我们怎么还能和別人谈判?是谁在谈判?又是和谁在谈?”
“这是因为近年来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关係有所改善,因此在某些方面对我们放宽了一些限制。
据我所知,目前正在谈判的有两家,其中,冶金部下属的淮海碳素厂正在与米国的hitco谈判,化工部下属的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正在与鹰酱国的rk谈判。”
苏晨急忙问,“这个hitco是谁,rk又是谁?”
师昌旭回答:“hitco实际上是著名的德国西格里集团(sgl集团)的子公司,sgl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碳和石墨產品製造商,而hitco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北美地区的碳產品的研发和销售,它的最大客户就是波音。”
“而这个rk,是一家纯粹的鹰酱国小公司,它有一个碳纤维生產厂,一个预氧纤维厂和一个复合材料厂,其產品主要供应鹰酱国內,似乎主要是民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