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莱德回答说:“苏,虽然这么说可能让你不太高兴,但我必须承认『f-16』確实是一款出色的飞机。相比之下,无论是你们的『歼七』、『强五』,还是远东的『米格23』、『苏25』都无法与之匹敌。”
“『f-16』不仅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如拦截、制空以及对地打击,还能根据不同任务调整装备,且维护相对简单,航程也很理想。唯一的问题就是价格太高。”
苏晨很清楚,巴铁拥有『f-16』並不是秘密。在他过去的经验中,巴铁曾经放弃购买夏国推荐的『歼十』,转而寻求二手『f-16』,这在当时引起了诸多爭议。
事实上,不只是巴铁,夏国也曾对『f-16』感兴趣,甚至进行了样机测试。但由於老美国打算將出口夏国的『f-16』配备性能较低的发动机,夏国最终没有购买。
从长远看,这反而促进了本土战斗机的发展,如果没有『f-16』,『歼十』项目可能面临困境,进而影响后续的『歼20』发展。
然而,在苏晨看来,那些批评巴铁不选择『歼十』而购买二手『f-16』的声音並不理智。巴铁自80年代初就开始使用『f-16』,並建立了相应的后勤支持系统。
如果换成『歼十』,巴铁需要重建整套体系,这对於经济並不宽裕的巴铁来说显然不现实。
既然费莱德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並且巴铁已经向老美国订购了四十架f-16战斗机,苏晨原本打算推销尚在设计阶段的“飞豹”战机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
虽然有些遗憾,但苏晨明白,事情不会总是如人所愿,毕竟他也不是万能的。然而,巴铁是他心目中的潜在客户之一,即使这次尝试没有成功,也得为將来留下希望。那么,如何留下这个希望呢?
那就是要在巴铁装备部的关键人物费莱德上校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於是,他对费莱德说:“上校先生,我是一个航空迷,所以从一开始就对f-16很感兴趣。”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与实际的作战需求无关。我记得我的老师宋教授曾经提到过,一架战斗机每次飞行后通常需要八到十个小时的维护,是这样吗?”
费莱德点头回应:“没错,你的老师確实是个专家。根据我的经验,后勤保障对战斗机的实际效能至关重要。”
苏晨接著说道:“那么,费莱德上校,请允许我直言,您现在大量採购老美国的f-16,难道不担心未来再次遇到像第二次印巴战爭那样的武器禁运问题吗?”
歷史告诉我们,在第二次印巴战爭之前,巴铁的军事装备主要依赖西方,尤其是老美国。
但在1965年的那次衝突中,由於克什米尔问题升级,老美国及其盟友突然对双方实施了武器禁运,要求停止使用西方武器,否则將採取更严厉的措施。
这一禁令实际上对巴铁造成了巨大打击,因为引渡主要使用远东的装备,禁令对其影响不大。
巴铁因禁运而措手不及,在缺乏防御手段的情况下,几乎被引渡攻至雅克尔运河防线,国家存亡危在旦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