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治国之道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36章 治国之道

又聊了几句,邓绥提到格物学,他说自己兄第邓弘学习之后,受益匪浅,不过格物学是实用之学,虽然与国大有益,但经史这等牧民之学,寇淑也要多学一些。

寇淑想了想说道,“母亲,在孩儿看来,格物学也是治国之学!”

“?试言之!”

“孩儿研习格物学之后发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治理国家肯定也有相应的规律,要想国家治理的好,就一定要想办法总结各种规律,然后自觉应用好!”

“此说有些道理,淑儿得到了什么规律?”

“孩儿年幼,读书不多,对治国的大道理並不是很精通,但在城外庄园多时,发现黔首们日常生活都在考虑钱粮,后来发现寇家也同样如此,等入宫后发现,宫中上下每个人,包括陛下在內,也需要考虑钱粮。

孩儿仔细思索,这钱粮確实极其重要,没有钱粮,哪怕是百战百胜的汉军也会崩溃;没有钱粮,朝廷想推行教化,也往往只能空在嘴上;没有钱粮,官员不会安心为朝廷效力,寺人宫女也不会安心伺候陛下。

所以孩儿以为其他诸般事都可以按部就班,选拔能人主持,国君做好赏罚即可,但一定要留心钱粮,不仅要关心朝廷、少府的钱粮,也要关心天下黔首的钱粮,只要三家都有钱,国君就安稳如山!

1

邓绥听完,十分感慨,“淑儿说的在理,陛下也想做到三家都有钱粮,可现在是三家都钱粮不够,哪怕我朝丁口田亩歷代罕有,黔首的日子很是一般,遇到灾荒,往往会被迫流亡,甚至卖儿卖女!”

“钱不够,那就多与他国贸易,用本朝多余之物交换金银铜钱,同时多挖矿山,若是本朝境內的矿山不够,那就派人前往各属国勘探,若有发现,就收归朝廷,然后大力开挖各种矿山,以满足大汉的需要。

粮不够,那就兴修水利,迁徙百姓开垦南方广的荒芜土地,推广交州稻的优良品种,推广曲辕犁和水车等先进器具,推广积肥之法,办法多得很。

孩儿所说种种都是格物学的研究范畴,孩儿说,格物学是治国之学,想著创办广成学院,多多培养格物学者,就是这个原因!”

邓绥知道钱粮重要,但寇淑一切行为都围绕看钱粮运转,不管是对外征伐,

还是对內教育也是为了钱粮,却是她想不到的,她惊讶道:“这就是淑儿的治国之道?”

“嗯,孩儿要照顾大王,精力有限,不可能和母亲一样手不释卷,终日研究经史,孩儿以为只要紧紧抓住钱粮,把钱粮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其他事严格按照朝廷章程即可。

嗯,还有一点,大王体弱,鲁恭辈或有异心,未来那等名气很大,眾心归附的的官员可以充当门面,但不能重用,可以选拔那种干练,私下不与人交往之大臣担任关键岗位,负责治理,再隔一段时间换人,如此当无大碍!”

邓绥心中好笑,鲁恭恐怕想不到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让寇淑对他还有一大堆名气很大的文臣起了戒心,不过当她想到寇淑对格物学的看重,还有她瞧不起杨震,心中隱隱明白,这应该是学术之爭。

想到这里,邓绥反而轻鬆了不少,寇淑极其重视格物学,把很多心思放在格物学的推广上,这一类的天才有些类似曹大家,更重视学术,权力欲望反而不会太重,这是好事,她可不希望和这丫头未来起什么衝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