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贡品 大汉:我是皇太后
所以临武县的县长上书日:“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责膳为功。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
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於路,至於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復生,
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
寇淑听完,心说大汉皇帝也是厉害,唐玄宗好岁是从四川搞荔枝,汉朝竟然从广东搞荔枝,而且竟然坚持了好几百年,古典军国主义国家的动员能力真是不得了,也可以说老百姓的承受力真是顽强。
寇淑低声告诉刘胜这件事,根本不用她教,小皇子就有了答案,虽然荔枝龙眼这些挺好吃的,但运输的一路上竟然死这么多人,这不是仁者应该做的事情,
还是取消得了!
寇淑很满意,这一年多的功夫没白费,刘胜看来確实已经懂了这个道理,不仅仅寇淑满意,从儿子口中得到答案的刘肇也比较满意,一个懂得仁政的皇帝总不至於捅大篓子。
不过为了考验儿子,他有意摇摇头,“胜儿有所不知,交趾距离遥远,朝廷往来交趾的公文也是这般传递,非如此不能迅速到达交趾,只是回程携带了一些贡品,並无滥用民力!”
刘胜一愣,皇帝见状继续说道,“若是供奉太庙的贡品隨便减少,祖宗的在天之灵也不会高兴,这也不是孝顺之举!”
连续说了两个反驳的理由后,皇帝询问刘胜现在还觉得要取消上责吗?刘胜想了想说道,“儿臣还是以为应当取消!”
皇帝问道:“这是为甚?”
“南州既然有很多恶虫猛兽,上贡的荔枝龙眼不仅仅运输难,採摘肯定也难,就算不是转运的问题,採摘过程中也会死人,还是取消更好一些。
王妃曾经说过,祖宗不仅爱护儿臣,也爱护大汉子民,儿臣和大汉子民过的越好,祖宗在天上就越幸福,祖宗这般爱护百姓,肯定不希望大汉子民因为荔枝龙眼死人!”
皇帝不置可否,转头看向寇淑,“淑儿如何看待此奏报?”
“陛下和大王所说都有道理,臣妾以为最好可以两全其美!”
邓后忍不住插话,她奇怪的问道,“谈何容易?”
“臣妾听说交趾等地有珍珠、石蜜等珍贵之物,洛阳售价很高,而荔枝、龙眼等既为贡品,若是可以在京师销售,想来售价也十分不菲,洛阳市內肯定有很多人希望品尝荔枝、龙眼等珍贵的贡品,
朝廷用於宗届祭祀的贡品应该不需要太多,但臣妾曾去过少府仓库,发现很多贡品堆在那里,很长时间了都没有使用,太浪费了。
臣妾以为,陛下可以將每年各地需要上贡的物品折算成钱,再加上邮驛费,然后平摊到算赋上,一人多收几钱或者十几钱。
陛下可任命一些商贾为少府皇商,独家代为办理洛阳没有的贡品,贡品如何购买、运输,朝廷不用管,每年只需要按照要求准备好贡品,少府钱购买即可!”
邓后摇摇头,“淑儿不知,荔枝、龙眼等物不耐久藏,只有朝廷邮驛可运,
商人根本做不到,但即便快马日夜急递,也有无数腐坏,去年的新鲜贡品全部腐坏,宫中只能发放一些乾果!”
寇淑微微一愣,惊道:“交趾上供荔枝、龙眼等竟是新鲜水果?臣妾稀里糊涂,竟还以为上贡的都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乾果,鲜果还是算了,大王不吃,臣妾也不会吃”
刘肇一旁听著,也有些好笑,寇淑入宫短,竟闹了这么一个乌龙,不过他却心中一动,地方官员频频打著贡品的名头,乱收贡赋,若是用寇淑之法,朝廷增加不少收入的同时,地方反而减轻了负担。
虽然少府每年有这样那样的上贡,但皇帝又能用几个,很多都被下面的人私分掉了,或者浪费掉了,还不如折算成钱更划算。
而商人地位低下,有了皇商的名头,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哪怕承担一些贡品任务,也肯定有人乐意成为皇商,事实上也不需要多少费,想做皇商,得给他这个皇帝上贡。
皇帝又想起了《洛报》,觉得可以让《洛报》报导取消交趾责品之事,收一波洛阳土民声望,然后写一篇文章提议將贡品折算成赋税,试探一番民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