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学堂上线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邓后满意得点点头,不过她並没有按照寇淑的做法对反对的大臣搞將军,而是批准同意了邓寇两人的上书,直接下令尚书台下詔书,又宣布以教育诸公主的名义创办女学,招贵族女子就学!

寇淑毕竟还是孩子,並不清楚大汉统治者所具有的巨大权力,皇帝或者执政太后有犹豫不决的事情,可以发下討论;但那些觉得可以定下来的事情,直接让尚书台下詔即可,反对也好,抱怨也罢,詔书下达就一定要办。

当然了,皇帝或者执政太后独断专行,万一出了事情了,威望也会受到不少影响,不过这一次邓绥压根没打算做出让步,寇淑说的没错,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要是点不著,那更加麻烦。

寇淑闻讯后,又令《洛报》头版次条发出一篇文章先是鼓吹了一番格物学这段时间的成就,学术上,提出了一系列算学和逻辑学定律,有效得推动了大汉学术的进步。

军事上发明了新式投石车;农业上,发现了永元稻和;教化上,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制器上,发明了曲辕犁,搞出了纸伞;药物上,酒精、柳汁、参精丸等等。

而在江山治理上,通过分析大汉的人口和气候数据,对大汉的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现在处在一个天气变冷的时期,气候多病,灾害多发,要更多的开发南方。

然后又说通过格物学的不断研究,可以极大的推动大汉民生的发展,可以培育更多的粮食蔬菜品种,提高產量;可以製造出更加精良的器物;也可以搞出更好的药物,让大家寿命更长寇淑一边列举种种成就,一边如同神话中准提老祖发出了四十八个宏愿,把洛阳上下的胃口吊的高高的,若是有谁反对,老百姓就要怀疑了,人家搞出了那么多好东西,想办一所学校教导天下人,搞出更多的好东西,难道不应该吗?

而为了增加说服力,在这一期《洛报》的第二版放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作者名字叫赵宣,乃是太子庶子,此前在广成苑负责积肥等工作。

文章先是摆出歷史资料,指出蝗灾往往发生在北方,南方较少,又多在旱灾之后,猜测蝗虫喜旱不喜水。

然后介绍了蝗虫的卵初產时为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孵化前为暗紫色;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等农作物。

通过分析蝗虫產卵的地点,发现蝗虫最喜欢把卵產在含水量比较少的旱地土壤中,又推测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不仅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场所,而而且低洼地附近的植被可以提供足够的食物最后给出结论,若想减少蝗灾的影响,一是当出现乾旱时,寻找水网附近的蝗虫產卵地,挖开土地暴晒,杀死虫卵;二是多养殖喜欢食用蝗虫的鸡鸭鹅,这一类家禽很喜欢吃蝗虫,尤其是幼虫;三是蝗虫晒乾,磨成粉之后可以用来养殖,人也可以吃,要鼓励食用蝗虫。

这一期《洛报》出来后,立刻引起了洛阳上至太傅三公等最高级官员,下至普通黎民百姓的关注,蝗灾隔三差五的出现,而一旦出现,很有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现在有人竟然对蝗虫了解这般深刻,那一定要问一问!

顷刻间,寇氏门客之子,默默无闻的赵宣变成了洛阳的当红炸子鸡,不断有重臣派人諮询询问蝗虫事,而对格物学堂的种种反对,也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格物学把蝗虫钻研的那般透彻,这就是本事,这种本事是一定要学的,谁不怕蝗虫六月初,新上任的司空尹勤在亲自諮询赵宣若干农事之后,对赵宣比较满意,决定任命他为农监长,安排为大司农的属官。

赵宣经史学问史差了一些,但谈到育种、积肥、水利、防蝗等诸般农事,这个小年青说的头头是道,而且还有成果,这样的人可以用来管理公田。

赵宣被转任大司农官署的消息传到寇府,其父赵广心满意足,没想到自己淳朴的儿子竟然有这般的际遇,这都离不开皇后的栽培呀!

而与此同时,寇淑刚刚与梁商、邓畅两人交谈了一番,確定了格物学堂的若干安排后问道,“张平子为甚还没有到洛阳?”

邓畅比较了解情况,“张衡现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颇受重用,故不愿意接受徵辟上京!”

寇淑皱了皱眉头,“鲍德口碑如何?

广,

“德继父志,修志节,有名称,可谓循吏!”

“既如此,可调两人一同上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