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封赏 大汉:我是皇太后
而隨看永元稻、等优良农作物的不断推广,中枢的財政问题也迅速解决,豪强地主和普通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好处,所以执政者邓鷺自然得到了不小的认可。
虽然也有一些人瞧不上邓鷺的能力,认为他是走了狗屎运,永元稻、这一类的东西都是皇后搞出来的,要不然他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但以结果论英雄,邓鷺的声望不断提升是不爭的事实。
形势大好,理所当然的要进行一些封赏,要不然大傢伙工作也没有热情,而且邓京重病,时日不多,兄妹俩都觉得必须给二哥留下点什么,所以在大臣上书后,太后邓氏定论要进行一次封赏,並以皇帝名义发出。
首先封赏的自然是邓氏兄弟,作为太后兄弟,这两年忙来忙去,封侯理所应当,去年正月旦大朝会不合適,现在自然合適了。
毕竟不是开国之功,万户侯自然太夸张,不过如梁氏兄弟,封五千户侯还是可以的,
所以最后敲定邓鷺上蔡侯、邓京济阳侯、邓喱叶侯、邓弘西平侯、邓间西华侯,食邑各五千户,邓鷺功劳格外大,再加一千户食邑。
邓家兄弟五人同时得到封赏,皇后家族也得给好处,这不仅仅是邓寇友好,也和皇后的大功有关,没有皇后敏锐的发现永元稻和,大傢伙的日子也不好过,皇后不需要加封,寇氏自然要加封。
生父寇鰲则恢復了祖上的雍奴侯,为五千户封地,皇后之弟,寇鰲次子,內定的駙马都尉寇袭,则如祖先一般,小小年纪就被封为芜湖侯,拥有1500户的食邑。
寇鰲不仅仅父子同时封爵,职务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寇鰲被提升为左將军兼少府卿,成为左將军之后,寇鰲就拥有了开府之权,他手里有几十个属吏可以安排手下人,也可以举荐朝廷官员。
有了开府之权,寇鰲自然可以迅速提拔人才,安排到中央和地方的岗位,若是出外征伐,寇鰲还可以顺理成章的指挥其他杂號將军和校尉等官员。
对於寇鰲的提升,邓鷺也比较支持,哪怕现在日子过得不错,外戚不得善终的诅咒摆在那里,寇淑对邓氏未来的平稳收场异常重要,他必须维繫好邓寇联盟。
不就是开府的左將军吗?他並不在意,就算邓氏不给这个职务,寇氏有格物学堂,有皇后,不断安排人,容易得很,邓氏不过是承认既成事实罢了!
寇鰲提升后,邓鷺的压力也会少很多,以前一个外戚扛,现在两个外戚扛,而且他比较能干,遇到的棘手的事情,也可以让寇鰲来做。
不仅仅寇鰲得到提升,寇鰲的长子,皇后兄长寇勛也被提升为黄门侍郎,寇鰲的侄子黄门侍郎寇標则被调到了辽东郡,担任大汉名將耿夔的假司马,参加对高句丽的战事。
不仅仅外戚得到了封赏,忠心拥戴太后的宦官集团同样得到了好处,老宦官郑眾被加封了三百户,蔡伦则被封为亭侯,凡中常侍者大都得到了好处,这也是必然的,不给好处,宦官们怎么会拥护邓氏的领导。
邓后兄弟一门五侯,全部是五千户,顷刻间轰动了整个洛阳,虽然被封赏的人连续推辞,但皇帝连下圣旨,態度坚定,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已经定下来了,这是多大的荣耀和財富,太让人羡慕了!
很多朝臣感到了忧虑,邓氏兄弟封侯是情理之中,寇鰲被加封,另外一子被封侯也算正常,但动輒五千户,以后会不会动輒万户侯?这么封赏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真正让他们头大的是,寇鰲被任命为开府的左將军,而宦官们又得封侯,邓寇这两大外戚的关係正式合流,联合执政,而宦官的地位又得提升。
如此一来,新老外戚和宦官集团形成了联盟,又有政治能力比较强的太后邓氏、皇后寇氏在,这样的政治联盟短时间內很难被打破,皇帝岁数不大时,这是好事,朝廷不至於动盪,但皇帝已经十一岁了,先帝14岁就亲政,也就三年了,他们会捨得让出权力吗?绝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