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盐税 大汉:我是皇太后
邓绥看到寇淑没说话,询问寇淑怎么想的?寇淑沉默片刻后,说道,“光武皇帝是中兴之君,英明神武,又手握雄兵百万,纵横天下无敌手,为甚要把盐铁事由大司农改归郡县?邓太傅族中想来有记录,查看一番不就可以了吗?”
邓鷺如蒙大赦,“吾回去找一找!”
“別找了,怎么回事,吾清楚得很,淑儿怎么看?”
“盐是生活必需品,但也不能多吃,每个人的食用量比较类似,母亲若真想多收盐税,办法也是有的,光武、孝明时期的盐税和人口肯定有一个相近的比例。
可以寻出当时相应的人口和盐税数据,选取中间值,只要地方的盐税接近中间值,那就认为过关,若是差距比较大,那就更换酷吏—.“”
“立刻去兰台寻找相应档案!”
光武帝依靠豪强起家,他就不可能做违反豪强根本利益的事情,但国家必须有稳定的財政收入,最后光武帝还是决定释放奴婢和度田。
释放奴婢和度田的目的就是把民间隱藏的人口和土地找出来,编户齐民,可以稳定的提供赋税,同时可以避免地方叛乱,缓解土地兼併的速度,但哪个豪强愿意做这样的活?
所以光武帝这两项工作都非常艰难,刺史太守多不认真执行,他们偏祖豪强,侵害贏弱,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豪强们哪怕叛乱,也绝不妥协。
在各郡派人匯报情况时,光武帝发现陈留郡的公文后附一封信,打开一看,上面写著:“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光武帝不知这封信是怎么回事,当时的汉明帝刘庄还只是一个受宠的王子,他年仅十二岁,非常聪明,一看就明白了,他对光武帝说:“这是当地在奏报垦田的事呢!”
刘庄说:“河南是帝城,皇帝的近臣很多;南阳是帝乡,皇帝的亲戚很多。他们所占有的田宅数量远远超过了规定,很难核查。”
光武帝派人调查,果然像刘庄所说的那样,这件事也直接改变了东汉,光武帝从此认定刘庄是可以託付社稷之人,他废皇后,逼太子辞位的根源就在於此,与“娶妻当娶阴丽华”压根没有关係,光武帝能得天下,怎么可能是那等儿女情长之人。
除了帝系转移以外,刘秀也终於认识到了此事的极端艰难,他做了两件事,一是人事任命上,將度田结果纳入到官员的考察中,“度田”的数据以及每年应当上缴的赋税成了地方郡守以及由豪族把控的功曹等官吏政绩的最主要依据。
外地出身的郡守必须每年更新土地和人口帐本及上缴赋税作为上升的政绩考核,地方上的功曹如果想举茂才和孝廉,同样需要在吏治上有所成就,要不三公考核的时候数据就会显得很难看。
二是国家级別的大让利,刘秀让出了盐铁这一块的暴利,中央不搞专营了,只收税而且让地方收税,这是直接让地方有机会偷逃税款。
盐铁这一块的利润非常巨大,与之相比,土地人口那点小钱根本就是毛毛雨,而且人口和田亩数据总是会增加的,既然有无压力,来钱更快的挣钱法子,各地豪族对於藏匿人口和土地的意愿也就变得不那么强烈·
再加上刘秀握著枪桿子,最终东汉朝廷还是完成了释放奴婢和度田,虽然有很多弊病,但也不算特別糟糕,这从东汉的人口数据就能看得出来,目前国家掌握的数据有五千多万人口,七百多万顷土地。
不过刘秀这样乾的后遗症非常大,缺乏了盐铁专营收入,汉廷的財政收入就定死了,
大司农一年就那么点钱,一旦遇到重大灾荒或者战事就会捉襟见肘。
汉章帝为了对付匈奴,咬著牙恢復盐铁专营,但已经不行了,他人一死,盐铁专营就废除了,所以邓氏兄妹也不敢碰这根红线,但又非常的不甘心,邓绥想著让宦官监税就是这个心理的反应。
寇淑可以提议宦官监管少府粮库,毕竟这是少府的產业合情合理,但把宦官派出去监盐铁税,必然会惹出一大堆麻烦,寇淑绝对不会表態同意,当然也不会反对,若是邓绥扛得住是非,那就去做,反正她不背这个锅。
作为当代的算学大家,寇淑自然有数学之法,盐是生活必需品,但这玩意也不可能多吃,所以盐税本质上就是人头税。
光武帝时期有两千万人口,现在有五千多万人口,盐税理论上就应该有两倍半之多,
做不到,就是不合格,你可以贪污,但你不能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