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原料短缺 大汉:我是皇太后
“大司农名下公田颇有,堆积如山,大司农下属的纺织作坊纺织不及,吾本想匀一些,但司空竟然不同意,好说列说才答应按照市价卖与少府,真是气煞吾也!”
寇淑原来以为太僕是养马的,事实上,大汉的太僕不仅养马,还搞军工生產,看到来钱,大司农也不客气,同样效仿少府搞起了一个大型的纺织作坊,相比於卖,当然纺织成布来钱,然后太僕也跟著效仿,经过太傅协调一起生產布、被等物。
皇帝名下的公田,自然没有大司农名下的公田多,所以大司农府库中的堆积如山,蔡伦想著自己原料不够,就想著问大司农何熙要一些,何熙同样看到了这一块的巨大收益,死活不鬆口,开出了让蔡伦无法接受的条件。
蔡伦也不是好惹的,恼火之余,他自然要找茬,他告诉寇淑大司农名下的纺织工坊,
存在著严重的贪污,同样数量的纺织器械,大司农纺织工坊產量更少,消耗更多,很明显被贪污走了,必须严查。
蔡伦还告诉寇淑,现在不仅仅少府名下的纺织工坊原料不够,邓家的纺织工坊原来也不够,他们也看重了大司农府库的,但司空也没有答应,想来邓车骑也不高兴虽说纺织工业起来,肯定缺,但推广才两三年时间,寇淑也根本想不到纺织工业会进步这么快。
事实上也不奇怪,寇淑纺织机械连续改进,效率提升太快,凸显其中的巨利,而汉代又是豪强社会,大豪强们可以上机器工坊,而不是手工纺织,就算洛阳之外,机器工坊推广不快,但豪强们也可以让下面的庄客纺织,反正是不卖的。
六斤可以纺一匹布,每匹布不下三千钱,而一个纺织工人一天可以纺织2-3四布,人力成本基本不算钱,只要有足够的和机器,就可以源源不断赚钱。
所以公私豪强都在不断上纺织机械,还不断扩產,又由於中的相当部分要用来製作被,用来织布的就显得相对不足,大家都在抢原料“
寇淑想了想,否决了蔡伦找何熙麻烦的想法,何熙是先帝赏识的重臣,做过司隶校尉,在朝中颇有威望,未来肯定要做三公的。
更重要的是,朝臣们不是傻瓜,看到收益这么高,他们绝不可能容忍少府和外戚,要是引来了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蔡伦吃不了兜著走,今年没有,明年產量更大!
蔡伦又不傻,他並不打算真正和何熙斗法,他想的是明年的原料,他认为现在种子已经有足够多了,建议朝廷规定农民家中有5一10亩田地的,要种植桑、麻、各半亩,十亩以上的,要种植桑、麻、各一亩,以此类推,大规模提升產量。
蔡伦同时认为,为避免未来原料不够,少府设在各州郡的府库可以代为收购纺织原料,然后统一运到洛阳,加工成布。
寇淑觉得蔡伦的建议不错,让他向太后匯报,若是太后有不满意之处,她可以代为周旋,谁也想不到原料竟然不够。
寇淑同时建议蔡伦將相关机器改进用於毛纺织业,最好是能够纺织匈奴人养殖的绵羊,未来少府从南匈奴和鲜卑收购羊毛,把布、被和羊毛卖给他们,一来一往,朝廷赏赐的钱赚回来不说,胡人看到其中的利益也不会轻易叛乱。
在劝说的同时,寇淑也觉得有些得意,蔡伦遇到的麻烦事实上就是生產力迅速提升所带来的原料紧缺,而这种原料紧缺必然会逼著汉廷想办法扩张生產,明清时代的山东地区就大量出產,然后运到松江纺织成布。
现在洛阳城出现了多个纺织工坊,必然会首先刺激三河地区种植,然后向周边扩张,但不管种植多少,老百姓总要吃饭,而永元稻的大推广也会带来很多商品粮,
商品经济必然会迅猛发展·
得了寇淑这番话,蔡伦一边感谢寇淑,一边则表示他正在想办法,不过匈奴人的羊毛实在太差,只能编编地毯什么的。
寇淑也是挺皱眉的,现在中国的不是长绒,羊毛也没什么上好的品种,只能一步步来,要想搞到好品种,同时將大量中国出產的纺织品卖出去,除了通过丝绸之路以外,必须进一步加快大航海运动的发展。
根据前往倭国的探险船队报告,目前中国的航海只能沿著海岸线走,太耽误时间,要想走深海就必须用到六分仪,寇淑只知道指南针,但指南针似乎很容易偏航,而六分仪她只知道名字,印象中原理应该和太阳的高度角有关係。
搞六分仪,就一定需要望远镜,这就需要玻璃,透明玻璃的用处非常大,可以制镜子,可以製造望远镜和各种实验器血,这对可以的发展格外重要。
寇淑知道玻璃用石英砂、纯硷和石灰等凑在一起烧出来的,而此时的纯硷又是草木灰製取,难度不大,中国又有陶瓷工业,按理说难度不大。
事实上,此时的中国也有琉璃製造的耳坠、袋鉤,不过都是绿色的,很明显含铁,想搞出透明的並不容易。
不过现在寇淑已经是皇后,总不能搞一个炉子生產,加之忙活別的,一直就没顾得上,现在看来,得启动这个项目,办法也简单,把製造这一块的工匠找过来,让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到这里,寇淑就告诉蔡伦,你让那些从西域过来的异国商人携带一些可以纺织成衣物的细毛羊,若是带来比较多,大汉会重赏。
等谈完之后,寇淑站了起来,来到了一件琉璃製成的精美瓶,她询问蔡伦,“此物听说是琉璃所制,蔡常侍知道是何家作坊所制?”
蔡伦仔细看了看,“此物应该为荆州上贡!”
“徵招一些荆州工匠上京,本宫想烧制一些无色的琉璃!”
“不知中宫用无色的琉璃何用?”
“水玉价值连城,若是琉璃无色,岂不是可以作为偽水玉使用,必然价值不菲!”
寇淑又拿出了一块上贡的无色水晶环,这是寇淑入宫,邓后送给她的宫中珍藏,“此等无色水玉的粗料最好也寻一些来,本宫想製造出一些特殊形状的镜子,好格一格这光线!”
寇淑一边说,一边指著外面的阳光,蔡伦更加纳闷了,这光线有什么好格的,不过皇后愿意如何格,他一个阉人也没理由询问,照办就是,宫中应该有上贡的水玉製品,询问那些上贡的州郡,让他们送一些粗料总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