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曙光 大汉:我是皇太后
他的未来不可限量,不可限量呀!
黄香这份奏章被迅速送到了洛阳,尚书台几位重臣那真是欣喜若狂,立刻上书朝贺,
祸乱凉州几年的滇零死了,大汉平乱之日不远了在朝贺的同时,他们自然选择了黄香的方案,朝廷可以剿抚並用,同时建议给虞谢加封南书房收到后,大家也觉得这是不错的建议,皇帝自然也是欣然同意,寇淑闻报后,
却微微皱眉,有外患,反倒有利於改革,现在滇零这么一死,看到了迅速平乱的希望,接下来的改革可就不好办了!
虽然寇淑很不爽,但皇帝兴高采烈,她也不打算扫兴,虽然皇帝执政日久,想法越来越多,寇淑哪怕有除恶务尽之心,也不愿意与皇帝对著干,反正刘胜也撑不了多久,时间在她一边,至於食盐专营什么的,不行也就算了,等下一次机会!
所以寇淑笑著点点头,赞同剿抚並用,又说起虞翊组父的期望,建议提拔虞翊为九卿之一的卫尉,享受九卿的待遇,但不承担卫尉统领南军的责任,如此一来,虞翊就是卫尉,领大汉护军將军。
同时寇淑又认为上一次羌胡跑到三河地区是很大的威胁,所以东羌之地一定要控制在手,不能再让羌人跑到腹地,那个影响实在太坏了!
皇帝正在兴头上,欣然同意,他笑著提到了寇坚,在这两年的战爭中,寇坚屡立战功,虽然独领一军,但地位並不是很高,目前只是中郎將,皇帝认为有必要提拔为將军。
不过皇帝刚刚说完,寇淑就表示反对,她认为过分提拔外戚是非常危险的,寇坚又这么年轻,过分提拔他,他必然產生骄傲自大的情绪,反而害了他。
不过皇帝却非常坚持,认为三大骑帅之一的耿夔、梁懂都已经掛將军印,寇坚自出征以来,多立战功,却只是平羌中郎將,实在不像话,自古以来,只有外戚地位更高的,哪有外戚地位被將领们压住的!
寇淑相当头疼,她想了想,乾脆建议皇帝做一番调整,从此之后,只有大將军、驃骑將军和车骑將军才有资格开府。
其下为卫將军、护军將军、前后左右四將军,征镇平安东南西北十六位將军,度辽將军、伏波將军为名號將军,其余临时成立的將军为杂號將军,再其下为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以及各中郎將。
所以皇帝觉得寇坚有功劳可以提拔为护羌校尉,耿夔可以改为安西將军,梁懂则改为平羌將军,如此一来,虞耿梁寇四人的指挥层级就不至於被动摇。
皇帝一听,也明白过来,又有些犹豫,虞谢的地位是不是太高了一些?寇淑此时已经看出虞翊文武双全,自家老爹的功名一大半就靠他,自然要为他说话。
“陛下,现在虞翊是前线十几万汉军实际上的总指挥,不提升他的地位,耿夔等武人如何会听话?这也不利於他和太尉相处!”
皇帝想了想,点头认可,寇淑认为去冬以来,比较乾旱,一直没有下雨,今天很可能有大旱,大旱之年出现蝗灾的可能性又比较大,为避免关东造反,寇淑认为有必要在冀青徐充豫五州设立常设的负责镇压叛乱的守备司马。
守备司马与刺史一样,属於中央下派的官员,负责统领所在州各郡县军事力量,一旦出现叛乱,接受刺史的命令,並有权力在战时,指挥调动郡县兵,其下属部队也属於北军,类似於黎阳营,设置监军渴者·—
此时寇鰲巡视关东,只是临时差遣,但这一次寇淑的要求不一样,她打算成为在各州建立常备军,皇帝当然担心增加財政负担,寇淑则摇摇头,“臣妾何尝不知,这个钱不出不行!”
寇淑告诉皇帝,连续几年的大灾,现在无数百姓依附於豪强,各地拥有几百,甚至於几千宾客的大豪强越来越多,地方郡县的郡兵、县兵只能维持有限的控制,能调动的军事还不如比较大的豪强。
现在很多流民则待在郡都县接壤的地方,不断劫掠,地方官又不能越境討贼,此前是寇鰲带著骑兵討伐,但寇鰲调走之后,汉廷的打压力度不够,现在又死灰復燃。
哪怕朝廷往地方派人巡视,也无济於事,若是豪强和流民结合起来造反,立刻就有可能掀起大风浪,要不然朝廷也不会从关西抽调兵力东进。
偏偏现在各州郡的刺史太守也是以土人为主,擅长打仗的蓼蓼无几,这些人遇到叛乱,要么是当没看见,要么让地方豪强实际指挥平叛,这会进一步增加豪强实力,所以朝廷唯一的办法就是设置地方常备军,並任命守备司马。
寇淑还说,除了加派守备司马以外,派往各州郡的宦官们也要承担更多的作用,比如若是有人妖言蛊惑,或者推崇淫祠邪教,都需要防范,这也离不开一只地方常备军。
“朕自继位以来,各种天灾不断,又有羌胡叛乱,难道是朕失德吗?”皇帝听完有些无力,怎么还没完没了,这天灾要搞到什么时候南宫前殿的烛火在风中摇曳,映照出刘胜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他斜倚在龙榻上,他的身形比从前更加瘦削,眼窝深陷,颧骨高耸,连那身象徵至尊的龙袍都显得空荡荡的。
“陛下,总会过去的。”寇淑轻声劝道,伸手替他拢了拢滑落的锦袍。
“朕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他突然抬头,眼中竟有一丝迷茫,“为何上天如此苛待朕?难道朕的德行有亏,才招致这般祸事?”
寇淑想了想握住他的手,柔声道:“陛下勤政爱民,何错之有?天灾人祸,非人力可免,而按照《新天命说》,这是老天爷遇到了贼寇的挑战”
刘胜摇摇头,疲惫地闭上眼:“可天下人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说,是朕失德,才致苍天降罚—-现在有不少大臣这般说了,好像想在这天灾人祸,羌胡叛乱都是朕所为!”
寇淑当然明白大臣们的使俩,她低声说道,“陛下不必在意,天人感应之说不过是武帝时,儒生编纂出来威嚇皇帝的!要论圣明,高帝、文帝在位时,同时有无数灾荒,陛下若是不相信,可以翻看史书!”
“果真如此?”
“臣妾早就看过!”寇淑很自信的说道,“陛下,臣妾以为,要想天下安稳,说白了就是足信、足兵、足粮,足信就是要让天下人信服。
刘氏统御天下三百载,根基巩固,陛下又是先帝独子,无人可挑战地位,而自继位以来,陛下所行都是正道,天下人都看在眼中,足信完全说通。
现在不管是洛阳的军队,还是关西和幽并边军都听从命令,陛下又想尽办法,筹备钱粮,各军立下功劳,陛下立刻赏赐,可以说做到了足兵、足粮。
既然足信、足兵和足粮,陛下都已经做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是一群儒生口无遮拦罢了,陛下何必理踩?就算有什么天人感应,那也是三公九卿辅佐不力,陛下罢免几个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