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3章 沧海行记 上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73章 沧海行记 上

法真身著使节官服,腰悬银印青綬,站在洛阳漕渠码头上。他身后是五艘巨大的漕船,船身涂著朱漆,桅杆高耸入云。船工们正忙著將最后一批货物搬上船一一丝绸、漆器、瓷器等,还有天子赐予沿途诸国的金印紫綬。

“法謁者,此去南海,水路迢迢,还望珍重。“太常寺的属官拱手道。

法真点头,大梁是汴渠的起点,也是中原最繁华的商埠之一,大梁城乃是前大將军修的,用於储备南方运来的稻米,传说储备著数百万石,专门用於防范关东天灾。

太后这几年每年都会拨付钱粮整修和扩建大梁城,据说大梁城內修有一座天子行宫,行宫內有朝廷派来的小黄门负责管理。

不过大梁城虽然扩建,但並没有修建城墙,而是在原大梁城的外围修建了八座棱堡,棱堡之间,还有棱堡与大梁各门用沥青公路相连。

按照朝廷的规定,商贾不得入大梁仓城,而是在公路之间修建房间,压根没用多少年,大梁城外就形成了多个街道。

街道上,商贾云集,叫卖声不绝於耳。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琳琅满目,甚至还有来自南海的香料和珍珠。

然而,在繁华的阴影下,法真看到了更多,在这些街道边缘,蜷缩著许多衣衫楼的流民,他们中有老人,有妇女,还有面黄肌瘦的孩子。

这些人是?“法真问一个路过的茶贩“唉,都是逃荒来的!“茶贩嘆了口气,“去年大水,朝廷虽然拨了賑灾粮,但层层剋扣,到我等黔首手里还能剩几粒米?

黔首跑到此处,有一口饭,接下来朝廷会把他们运到边疆,分配土地安置,虽不至於饿死,但毕竟离乡数千里,以后如何,谁也不知道!“

法真心中一沉,他走到一个老妇人面前,递给她几块铜板,老妇人颤抖著接过,浑浊的眼中流出泪水:“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次日凌晨,法真等人即將出发,但等到他站在汴渠码头的青石板上,却发现数百名衣衫楼的奴隶被铁链拴成一串,在胥吏的鞭打下跟跑登船。

他们肤色各异一一有的似乎是北方草原上掳来的胡人,皮肤皸裂,鬚髮蓬乱;有的是南方丛林里捉来的蛮族,身上还残留著青黑色的纹身;有西域商路上截获的胡人,高鼻深目,眼神麻木;甚至还有几个皮肤默黑的黑奴——

这些人僂著背,脚踝被磨得血肉模糊,每走一步都在潮湿的木板上留下暗红的脚印,法真直觉得喉咙发紧,他隱隱猜到这些人的身份:“这些人是.....:

1

他身旁的漕运小吏授了授鬍鬚,语气轻鬆,看起来浑不在意:“都是各地送来的胡人奴隶,押往河北修永济渠的!“

“苦役?“法真盯著一个摔倒的少年奴隶,那孩子不过十三四岁,被鞭子抽得蜷缩成一团,“朝廷何时会徵发一个孩童?“

小吏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似的:“法謁者说笑了,这些都是蛮夷俘虏、叛乱余孽,死了也不可惜。若是徵发中原良民,岂不徒增民怨?“

一艘满载奴隶的货船缓缓离岸,甲板上挤满了人,像牲口一样被铁链锁在桅杆旁。法真注意到船舷吃水极深,浑浊的河水几乎要漫过甲板,

“这船超载了。“他忍不住道。

押送的武官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无妨,反正这一路上总会死人,到时候拋掉一些尸首就好了......

法真猛地转头:“你说什么?“

“下官失言了。“武官汕笑著退后,却被小吏一把推开。

“法謁者何必明知故问?“小吏压低声音,“修永济渠是太后钦定的国策,虽然未定期限,但大司农说爭取天子亲政前贯通河北,朝廷又不让徵发黔首,从各地徵调蛮夷就简单多了一一死了往乱葬岗一丟,连抚恤钱都省了。“

河风裹著潮湿的腥气扑面而来,法真忽然意识到,那些奴隶身上的恶臭不仅是汗味,还有化脓伤口的腐败气息·

“做得对!“

码头一处商肆里,几个穿著绢布长衫的商人正在高谈阔论。

“要我说,朝廷这招高明!“一个胖商人拍著桌子,“用蛮夷修运河,既不动摇国本,又能速成漕运。等永济渠通了,咱们的丝绸直接运到幽州,能省下一大半运费!

“正是此理。“旁边瘦削的帐房先生拨著算盘,“这些蛮子不服王化,活著也是祸害。如今能为大汉漕运尽忠,反倒是他们的造化。“

法真忍不住插话:“可他们也是人.::.:

商肆里突然安静下来。

胖商人眯起眼晴打量法真:“这位郎君好面生,听著是关中口音,想来去过北地,可知凉州丁口如今十不及三四,蛮夷这般残暴,我朝以直报怨,岂不应该?“他凑近低语,“还有陈胜吴广怎么起事的,郎君总该知道吧?

帐房先生突然冷笑:“有些腐儒整天仁政,却不想想永济渠一旦贯通,河北再闹灾荒时,

朝廷的粮船十日就能抵达!现在死几万蛮子,將来能救百万生民一一这笔帐,难道不该做?“

茶客们纷纷附和,有人甚至提议应该多抓些南蛮来充役,法真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他忍不住想起了太后和天子提倡的“以利治国”,紧接著又想起了昨日所见的流民“

一个月后,船队抵达广陵,数百艘大小船只停泊在江面上,桅杆如林,帆影蔽日。法真换乘了一艘更大的海船一一“破浪號“。这艘船比漕船还要庞大,船首雕刻著狞的龙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四根主欖上掛看的很多面不同样式的风帆。

“法謁者请看,“船主吴平指著帆索解释道,“纵帆吃顺风,横帆借侧风,这三角帆最妙,即便逆风也能走之字形前进。“

法真抚摸著粗壮的帆索,发现每面帆都配有专门的滑轮组,十几个水手正在演练变帆操作。隨著號令声,一面面风帆如巨鸟展翼般次第调整,船身竟在几乎无风的情况下缓缓移动。

离开广陵后,船队沿著海岸线南下,一路较为顺畅的到达闽中,法真站在甲板上,海风拂面,

咸湿的气息中夹杂著一丝异样的腥味。

法真眯起眼睛,望向远处几艘商船,只见这几条船逆风走之字形向北行驶,虽有些缓慢,但大船能逆风走,已经十分难得。

“法謁者请看,那是运鸟粪石的船。“船主吴平走到他身旁,指著那几艘商船说道,“从南海诸岛运来的,听说一船能抵得上百顷良田的肥力。

法真微微頜首,心中却有些疑惑:“此物真有如此奇效?

吴平笑道:“大人若不信,不妨问问那些商人,他们常年往来南海,对此物最是熟悉。“

正说看,一艘满载鸟粪石的商船恰好驶近,两船並行时,法真命人放下刪板,亲自登船拜访。

商船的甲板上堆满了灰白色的石块,散发著浓烈的腥臭味。船主姓陈,是个四十余岁的闽地商人,皮肤黑,双手粗糙,一看便知是常年漂泊海上的老手。见法真登船,他连忙行礼,恭敬道:“小民拜见謁者!“

法真摆手示意免礼,指著那些灰白的石块问道:“此物便是鸟粪石?

“正是。“陈商人点头,眼中闪烁著自豪的光芒,“此物產自南海无人小岛,岛上飞鸟成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