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5章 ,战前准备与新式步枪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95章 ,战前准备与新式步枪

大同十二年(1636年)五月二日,中原。

五月的骄阳已初露峥嵘,炙烤着广袤的中原大地。空气干燥,风卷起微尘,今年又是个雨水稀少的年份。

然而,经历了大同社五年持续不懈的水利建设,现在北方遍布密密麻麻的水渠,排水站、轰鸣的蒸汽抽水机、以及刚刚驯服改道的黄河,给北方带来了充足的河水,这样的小旱,已不再是令人绝望的灾难。

田垄间,农夫们抬头望了望无云的晴空,啐骂一声“贼老天不开眼”,便扛起锄头,走向村头的“抗旱会”。那里张贴着招工榜文:修铁路、铺沥青马路、建驿站、转运军需粮草…农闲时节,这些基建工程便是他们换取口粮和现钱的重要门路。

连肆虐多年的蝗灾,也在持续三年的严密防治下,捕蝗换粮、生物防治、深耕灭卵,终于变得稀稀拉拉,到了今年历史上的那场滔天蝗灾,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北方的农户自然不知晓。只有乡间的孩童有些失落,往年放学后拿着竹网捕蝗虫,一斤干蝗虫能换半价甜甜的麦芽,如今忙活大半天也难抓捕太多的蝗虫。

甚至连中原的各大养殖场,面对蝗虫干不足的问题,开始研发饲料,用最少的防虫粉,弄出最多的饲料,养出最多的家禽。

目远方贯穿平远的沥青马路上,车马如龙,人声鼎沸!数不清的民夫驱赶着满载物资的牛车、骡车,或肩挑背扛着重担,形成一支支浩荡的队伍,向着南方前进!

黄河改道完成之后,徐晨已将“元首行辕”从工地前沿移至中原腹心洛阳府。

以此为中枢开始筹备南征的事宜,关中的粮食各种武器器械通过轨道运输到汉中,中原的粮食和火枪,火炮通过铁路向南阳运输,扬州今年夏收的粮食,留在当地,运往扬州的仓库当中。

而南明朝廷也知道了这情报,加快了军队的征召,文员的训练,武器装备的打造,南北两方局势不断升温。

行辕议事厅内,汇聚了云集洛阳的大同社军政高层。

徐晨端坐主位,在他右旁则是轨道尚书李自成,三司使洪承畴。

右旁是总参谋长王二,军官团长贺六,军法官周晓珊,全军总教喻朱治等大同社核心成员。

徐晨首先看向洪承畴道:“黄河工程百万民夫中,那些任劳任怨做事积极诚恳的农户、技艺精湛技术工匠、管理有方的优秀管事,务必尽快统计造册。要为他们披红挂彩,大力宣扬其功绩,让他们的家乡引以为荣!

从中遴选最杰出的五千人,送往京城政务学院深造,黄河工程完成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平定江南,治理新土,更需要他们这样的实干之才!”

洪承畴躬身领命:“属下即刻督办,必使有功者得其荣,贤能者受其教。”

徐晨的目光转向李自成,问及根本:“粮草,器械,筹备如何?”

李自成沉稳汇报道:“禀元首,目前扬州、南阳两大前线枢纽,已囤积军粮三百万石。夏收在即,新粮入库后,一月之内,此数可翻倍至六百万石,前线也已经运输火炮五百门,炮弹二十万,而火药的原材料200万斤已经转运至前线的仓库当中,只等开战就可马上制造。

唯汉中方向…”他略一停顿,“去年八月暴雨洪灾,原储备粮多用于赈济。但属下已紧急协调关中加大调拨,并征购蜀道沿线存粮,确保战役发起前,汉中方向亦能备足五百万石,支撑入川作战!”

徐晨叮嘱道:“汉中乃入川门户,山高路险,粮运维艰。宁可多备,不可短缺。务必盯紧,有备无患。”

“遵命!”李自成肃然应诺。

总参谋长王二随即汇报军情:“元首,湖广方面传来捷报!左良玉联合四川侯国柱,纠集五万兵马,意图围歼我大巴山独立师。李国栋师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先以地方民兵顽强阻击、迟滞侯国柱白杆兵及金声恒部;再集中主力,以雷霆之势击溃东南方向两万乌合乡勇于金厢坪,歼敌三千余,缴获无算;旋即挥师南下,于方家堰设伏,全歼悍将金声恒所部五千精锐,阵斩金声恒!

左良玉另一路马进忠部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回襄阳,侯国柱亦仓皇退入四川。此战,我军毙俘敌逾万,独立师趁势扩大根据地五县,兵锋直抵襄阳城下!”

厅内众将精神一振。徐晨面露赞许:“好!李国栋打得好!此乃南征之吉兆!以弱胜强,扬我军威。”

王二接着道:“南阳都督高大壮,请示可否提前南下,趁势夺取襄阳?”

徐晨闻言,却微微摇头道:“时机未至。我军整体部署,粮秣转运,新兵整训,重型火器调配,皆以秋收为节点。

仓促南下,准备不足,易生变数。且农时为重,不可因战事过度耽误秋收,动摇后方根本。传令高大壮,暂取守势,严密监视襄阳动向,按原定计划,秋收后发动总攻!”

军户制度的缺陷就是要跟着农时来调节进攻的时间,一场大战打个两三年,错过了家里的春耕秋收,军户就很容易破产。

尤其是这些年,整个北方旱灾连连,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存粮,甚至大同社本身的存粮也不多。

即便现在大同社已经有了不少蒸汽机,这些年徐晨更是通过大兴基建的方式给农户家中发放耕牛,镰刀,犁等铁质农具。

但北方的工业化尚未完成,本质上还是一个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化社会,农业生产当中,体力劳动占据了绝大多数。

现在就发动大战,要征召十几万大军,以及后方数以百万计的民夫,整个中原缺少百万青壮劳动力,必然会影响北方的夏收跟秋收。

反正现在已经等了5年了,徐晨也不在意,多等这几个月,反倒是影响了夏收跟秋收,粮食可能减少几百上千万石,这代价太沉重了,是现在的大同社难以承受的。

洪承畴此时出列,提出另一思路:“元首明鉴。左良玉经此大败,内外交困,已成惊弓之鸟。此人素无气节,见风使舵。若元首能示以宽宥,或可招降之。若能兵不血刃取得襄阳。

襄阳城是长江中游锁钥、南征咽喉要地,夺下襄阳城则江南门户洞开,可省却多少将士血战之功。”

军法总监贺六立刻激烈反对:“不可!左良玉此人,屠戮百姓,杀良冒功,恶贯满盈!若允其投降,不加严惩,我大同军何以告慰中原枉死之冤魂?何以昭彰‘为民伐罪’之大义?!”

洪承畴据理力争:“贺将军,下官知左良玉罪恶。然战争残酷,襄阳城坚兵众,左良玉手中有10万大军。

强攻之下,我大同健儿伤亡必重!招抚若能成功,保全的是活生生的将士性命,是无数可能毁于战火的襄阳百姓!给活人一个交代,有时比执着于死者的公道更为迫切!”

王二冷笑道:“就是我等活着才要给那些枉死的人一个交代,像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如果不能明正典刑,反而让他能用激烈的财富安享晚年,这让天下的百姓如何服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