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开棺验尸(二合一)
林田辉看著眼前的灵堂和遗像,沉默了半响。
这还是他头一次遇到,如此匪夷所思的案子。
这个死者明明在昨天,还出现在大眾的视线中,怎么会死在前天呢?
这时间线也对不上啊!
“难道是超自然现象?”
身后的村上美穗打了个寒颤,往后退了几步。
“死而復生?殭尸復活?又或者是阴阳师施法了?”
永井优次赶忙移开看向遗像的眼神,脑海中闪过了许多灵异故事会。
林田辉咳嗽了一声,让二人別胡思乱想。
他转身看向屋子里的主人,问道:“请问您是死者的什么人?”
“我是角武的父亲,冰崎行雄。”
冰崎行雄看起来50岁左右,脸上有几道长长的伤疤,看样子以前也是个社会人。
林田辉继续问道:“您能跟我们仔细讲一下,冰崎角武是怎么去世的吗?”
冰崎行雄脸色阴沉地嘆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点了根烟,开始讲述前天的情形。
“前天晚上,我回到家后,就闻到了一股东西烧焦了的气味。
我当时以为是家里人把什么食物煮坏了,就赶忙跑到厨房。
可是,当我掀开锅盖后,却发现里面並没有什么烧焦的食物。
我在家里找了一圈,最后发现那股味道来自二楼。”
冰崎行雄带著林田辉等人,来到了位於二楼的浴室。
他指著里面的陶瓷浴缸,继续道:
“我推开浴室门的时候,就看到角武浑身焦黑地,躺在浴缸里。
在浴缸里,还有一个插著电的电吹风机。”
林田辉凑近,仔细观察浴缸,
发现陶瓷外壁上,还留有许多黑色的痕跡,
“你们当时报警了吗?”
“报了,我还叫了救护车。”冰崎行雄又说道:“不过,来的两个医生,只是看了两眼,就说角武已经没救了,都没进行抢救。”
林田辉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景象,想必尸体的状况应该比较严重,否则医生应该不会直接放弃治疗。
“那当时的警察是怎么说的?”林田辉又问道。
“当时—警察说这就是一起因为电器漏电,引发的意外事故,让我们签了一个责任书,就离开了。”冰崎行雄回答道。
林田辉暗自皱眉,对当事警员的处理方式,有些不认可。
只是看了几眼现场,就將这起案件定性为意外,有点过於草率了。
“冰崎角武的尸体如今在哪儿?”
这起意外事故,肯定有猫腻。
林田辉打算看看户体的情况。
冰崎行雄有些为难地说道:“尸体在昨天就已经下葬了。”
“什么?已经下葬了?”
林田辉以及身后的渡部猛等人,都发出了惊呼声。
这速度也太快了一点吧。
一般来说,葬礼要进行三天左右。
前两天,用於联繫殯仪馆和亲属,第三天举行告別仪式和葬礼。
眼下的冰崎角武,明显不符合这种惯例。
冰崎行雄解释道:“角武的死状太惨了,我们都想著让他早点超度。“
林田辉赶忙问:“是火葬还是土葬?”
在日本,法律並没有强制要求死者必须火葬。
不过,由於东京都內的土地资源比较稀少,一般的家庭都会选择火葬。
林田辉有些担心,这具尸体要是被火烧成了灰,案子就没法往下查了。
冰崎行雄说道:“我们有自己的家族墓地,所以是土葬。”
林田辉等人悬著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还好”
林田辉开口说道:“我们觉得,您儿子的死亡,有可能並非是一场意外。”
他停顿了一下,换上了严肃的语气说道:“能否允许我们警方,开棺验尸?”
“开棺验尸?”
冰崎行雄大声拒绝道:“这可不行!人都已经死了,怎么能再挖出来呢!”
这时候。
冰崎家的其他亲友们,也听到了冰崎行雄的话,纷纷加入到反对的浪潮之中。
“你们这些警察,就是没事找事,人都埋了两天了,挖出来还能復活啊?”
“角武都被电成煤球了,就算復活,也当不了人。”
“我说句不好听的,角武这种人死就死了,还省的连累大家呢。”
一大群人围过来唧唧喳喳,让林田辉等人都有些招架不住。
“大家安静一下!”
渡部猛发挥了嗓门大的优势,很快就震镊住了这帮家属。
“等一会儿,我们警察会挨个找各位聊天,都不要急。”
一听要做笔录,这些大爷大妈,立即一鬨而散。
让他们隨便聊几句可以,正经做笔录还是算了吧。
不过,在林田辉等人的劝说下,这些亲友,最后还是配合的做了笔录。
由於在场的亲友人数较多。
警察们只能每人独自成组,给这些人做笔录。
林田辉首先面对的,是一位50多岁的大婶,是死者的姑姑。
“您能说说,冰崎角武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大婶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嫌弃和厌恶的表情。
“角武这个人啊—·就是个败类!”
林田辉没想到,对方竟然会说出这种评价。
在这边的文化里,也有死者为大的说法,对逝者都比较尊重和宽容。
人都已经埋进土里了,一般人也都会说两句软话。
眼前这位大婶,却丝毫没有这种想法,她恨不得把冰崎角武的所有恶行,都告诉林田辉。
“角武这个孩子,一开始还是挺听话的,可是就在他高中輟学,去了新宿那边混了几年后。
他啊,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坏小孩。”
林田辉尷尬地按了一下原子笔。
没想到他们新宿的风评,都传到和光市这边了。
大婶惋惜了几秒钟,隨后开启了狂暴输出模式,
“冰崎角武这人,好像还加入了什么极道组织,什么坏事都干过。
连我们这些亲戚都深受其害。”
林田辉问道:“您能具体一点说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