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大搞官本位下的民营军备厂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了解具体的情况,可谓是十分的恶劣,朱由检自然是召开了朝廷朝会,来討论对这个各地库存鎧甲的现况。

现在的朝廷效率比之前是已经大大提升了,百官们纷纷建言,毕竟皇帝从討得二十年的欠税,加上从江南弄来一大笔的银子和田地,国库充盈到了极点。加上改成了年末统一缴税新税制后,最后的秋粮、库银就有七千三百万两,其次还有京仓都有一千大几百万石,可以说,国库至少有洪武爷在位时期的两三年钱粮了。

討论的话题就是怎么快速增加鎧甲、兵器的数量,皇帝的想法是大改兵械製造的环节,也就是地方军器局。

他预定的方案,引起百官的激烈討论。

朱由检的方案简单点,就是由大明朝的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各抽出十三人,由这三十九人牵头合作,作为常制进入朝廷的序列里,负责是將明朝官兵所需的甲冑製造、刀剑、火药、火枪、战船等兵器,討论出个所需成本、数目、考教性能参数,交由民间製作。

所需的步骤就是將校准天底下的標准单位是否一致,並且矫正。

其次还有对兵器的监管需要大量地方官吏来控制负责,不至於闹出什么大事。

再就是对於大明律的更新编撰,不可能是很快整个天下都纠正过来,即便是现在的印刷手段已经是飞快了。

百官们的意见比较混杂。

一部分官吏以孙承宗为首,反对了朱由检的主张,认为皇帝此举对於大明朝的低下治民会有极大风险。

主张是在大明招募更多工匠为现在的库房增加兵器和火药、舰船,至於更新制度和增强这些兵器,可以增加一部分赏额,让匠人们在造兵器中通过奇思妙想来加强兵器能力,通过赏银的刺激来让工匠们自己来让整体军械变强。

孙承宗的方式在朱由检眼里,就是过去自己刷到的明末小说,主角们提出一个思路,再由工匠们自己去製作,做出的匠人加官进爵,给予丰厚的回报。

看似手段高明,实则在朱由检眼中,算是开创了大明的新弊病。

首先你的数量就上不去,招募匠人是要常年维持的,需要的成本,银子就不是个小数目,其次就是工匠你朝廷得派上多少人管理他?

在军队中,层层委名下去,一个人管上十几二十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在民间这么搞,成本就是你公司的,从中央朝廷的任务中获得利润来维持,而在所谓的扩大军械局这个工程,不算贪污的朝廷大员,就是其中的小吏们都极其难以监管。

浪费那些被安插进来的监察,也需要大量钱两供著,这得多少钱?恐怕整个大明朝的军队餉银,一到两成都得拿来餵著这么庞大的军械部门了。

倘若仅仅是想法子,解决那些意淫小说中的一时之急还算可取,但现在是崇禎三年初,整个体制想长期稳定的存在下去,就只能是呵呵了。

还有那些派系官员,也是绝大多数,以户部的毕自严,以及內阁首辅,曾经东林媾和派大佬韩爌为首形成的激进派。

国库是有很多钱了没错!

但毕自严是当户部尚书穷怕了的,要不是穷怕了,他也不会当场那么支持袁崇焕这个贼子。

袁崇焕当初报告的五年平辽就很吸引皇帝,但吸引他毕自严的则不仅仅是辽东战爭,他可不像崇禎差点被袁崇焕忽悠了,认为五年时间,能够灭掉建奴,毕竟从奴酋起兵,就有十万的兵力,在萨尔滸之战,折损了的兵力绝大多数也是蒙古韃靼,奴酋自己的满洲大爷也就折了小几千人而已。

想要靠著辽东的六七万人,其中仅仅只有不到九千骑兵的明辽军,就想灭掉拥有七八万的建奴铁骑?

袁崇焕这个奸佞就是在痴人说梦!

那毕自严为什么支持他?

还不是因为袁崇焕和他保证,等他去了辽东,会给他省下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的辽餉来!

所以当他得知了袁崇焕裁撤两万多名蓟辽新兵后,还是颇为满意的,经过他细算,这一次裁撤在不打仗的情况下,都已经节省下来朝廷一百多万两白银的粮餉,那两月里头,他甚至找来韩爌夸讚袁崇焕的实诚。

鬼知道这傢伙居然通敌,险些把自己给害了!

边关总兵们包括东江镇的毛文龙,都有后金送的书信,但是这些个武將总兵都老老实实的把信件送达朝廷,只有个袁崇焕不仅身边安插了大量建奴的奸细,比方说张存仁这种贼人,被锦衣卫审了一通,立刻就招供了大量袁崇焕的罪证。

实话实说,毕自严自己只是想要减少的军费开支而已,倒不为过,此时皇帝挑出来的方案里头,他想都不用想,就大力支持,並且想法更激进,认为根本不必进行彻底的监察,若是真的监察过深,弯弯绕绕太多,监察的官吏可能就需要好几百甚至上千人,还可能贪污受贿导致成本增高。

而若是摊开到民间各地,既麻烦也费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