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议论纷纷,但最关键的还是郑梉本人的反应,至於说大明朝是不是会如此人所说的,真的集结兵马,就是要打一场战爭,都有不少人想要驳斥。
“调集十几万人马,从各地出营集结屯於云南,光是此项,在明朝也要掉难以计数的白银,更出动战船更是不小的开支,如果不打一场战爭,明朝的皇帝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郑梉点头,承认了此人这句理智的分析,他听说过明朝的军队在出营行军时,是要吃行粮的,还要发更多军餉,对明朝是各地方財政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是,他的目光锐利起来,看向此人,问道:“那武朝俊,明朝此时发大兵,是针对的我大越吗?”
武朝俊就是此人的名字,是郑梉挖出的一个人才,这点倒是很快回答了,道:“若是明朝真的要攻打我们,在控制莫氏后就已经大军开进,攻打我大越了,只能说他们的心思既是针对我们,又与我们大越无干。”
他说到此,顿时朝著郑梉行礼,说道:“明朝此次恐怕八九不离十,是要攻打缅甸乃至其他地方。”
……
比起自称大越的后黎朝,缅甸或者说东吁王朝,此刻是高度警戒状態,早就已经在他隆王的召集中,有大量还在屯垦的农民,被小官吏们强行聚到兵营里,给他们穿上缅甸官兵的衣服裤子,给一桿长刀或者矛,有些体格健壮,身材高大的男子给予一套藤甲、皮甲,开始了强化训练。
他隆是常年关註明朝动向的,比起后黎朝的郑氏、阮氏,他隆还是有精力把视角放到外部的。
早在二月份,他就从明朝回来的商人那了解到了明军的行动,並且也打听到云南那不少民间的说法,有说法要打缅甸,也有人说要打一些个西南土司,甚至还有说法要打后黎朝,总之说法很多,但是军队规模,他隆还是了很大精力,大概统计了出来。
大概有十四万的明朝军队,绝大多数都是南方的士兵,仅仅只有不到四万的北方明朝士兵。
骑兵很有限,只有大概五千多点,绝大多数都是步兵,其中大量的火枪兵,但即使是这样,他隆也极为震撼,连忙调各地的兵马到了北部,至少有八万名士兵,以及二十万的农民兵被拉到了战线上,隨时准备面对大明从北南下的攻势。
当然先打是不可能的,不一定打的贏。
他隆於是很快找来一个叫兆太余的汉民,请他做了个缅甸小官,並且让他作为使节,带著二十位东吁王朝的文官使者,以及大量珍珠美玉、虎皮、象牙、黄金等物,前往明朝云南的沐府,希望了解情况后,去北京城见明朝皇帝,请求恢復朝贡。
恢復朝贡只是避免战爭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够避免和大明爆发战爭,可以恢復耕农和正常民间活动,这点钱財宝物根本不值一提。
何况和大明打仗,他实在是心里没底。
上一次能够打贏万历年间的战爭,纯粹是因为明朝並未全力以赴,仅仅是出动了云南的明朝兵马以及大量土司兵,这种情况下以巔峰缅甸的战力,还是可以打的,但大明这一次可是调遣了南方各省军队,明显是明廷自己的人马。
至於五千骑兵,毫无疑问只有九边十三镇才有如此大数量的骑兵,明朝边军已经够强了,而其中的铁骑,以劣势兵力是常年和蒙古、女真野战的军队作战,精锐非常。五千名边镇的骑兵,讲老实话,给了他隆很大压力。
兆太余带上眾多缅甸官吏,匆匆就上路赶往云南。
他隆没想到的是,明朝的使臣呢早就已经赶到了他缅甸境內,只不过是磨磨蹭蹭,刚刚才到了跟前。
使者就是已经控制了莫朝的陈玉鉴,磨蹭也是因为在改造地方,將一部分明军分散成几支,主要控制了与后黎朝的边界,以及控制海港和高平城郭。
兆太余是迎接了使团,带著明朝这帮人到了阿瓦城,见到了他隆王。
比起莫敬宽,他隆显然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年纪轻轻就已经在缅甸有不错的名声,儘可能的在改善长期战爭后的缅甸民生。
他隆王態度还算可以,对明朝使臣们都相当的客气,並且在召见中了解到明朝在去年打败了想要寇关的韃靼人,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了北方辽东的游牧,大明帝国的那位继任没两三年的年少皇帝,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手段是如何如何的铁血,將大明的財政收入,从濒死的状態,一口气拔升到了比洪武年间还要高出一大截的地步,现在是財政充裕,对国內农民轻徭薄税,大改军队等等的事跡,真的这些操作闪瞎了他隆王的双眼,明明看著越来越没存在感的大明啊,突然国力拔地而起。
尤其是听到,明朝皇帝靠著铁血手段强压,逼著整个大明朝藩王、官吏缴纳积欠朝廷二十年的正税时,真的让他是感觉到,这位大明新皇的狠厉。
对別人狠厉,这不可怕。
但是连自己的名声都不顾,比天启还要重用厂卫,並且將军队掌握到了手中便开始血洗了江南,將牵连的门阀逐个抄家,这得名声恶到一个什么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