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使者在朝堂上面对皇帝,是显得彬彬有礼,並且力爭为荷兰人在亚洲的殖民地,以及希望大员岛保留一个港口的权利。
双方的言语拉锯是一次艰难的谈判,礼部官员们就站在殿內两侧,盯著现场,学习著皇帝强硬態度。
有四名商人为两边的谈判,提供语言支持。
大员岛上的荷兰人,必须全部撤出岛內。
皇帝的表现在荷兰使者眼中,与曾德昭告诉荷兰使者的说法相似。
这是位雄心勃勃的皇帝,皇帝聪慧过人、充满扩张欲,对土地和財富十分贪婪。
可能这也是大明第一位,真正对海外的切实利益如此关注的皇帝。
相比起成祖,崇禎皇帝似乎更喜欢占领那些南洋土地,他在南洋的外交、军事行动都佐证了这一观点。
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杀死了三十几万人,里面有北方的韃靼人,南洋的西班牙人,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杀的最多,还是在明帝国內部叛乱中,斩杀和处决的流寇。皇帝的態度从来都是用强硬的手段,控制著军队打破平衡的。
谈判持续了两天,使者带著皇帝的態度和决策返回,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的第一轮接触结束。
双方的决策干係重大,但大员的战斗却並不会就谈判而停止、结束,而是处於僵持和彼此拉锯野战的形式。
当然,热兰遮城的小舰队几乎已经被消灭了。
北方的林丹汗使团,在六月才终於赶到了南京城,相比於北京城,南京就更加奢靡了。
在崇禎二年,皇帝就解除了海禁,並允许各种商人通过海关公文,在海关港口进出入境。
商人的贸易促进国內的经济流通,包括茶叶、粮食、丝绸、肉荤,在商业中快速成交。
有官吏在各个市场,专门负责签地方县衙的契书,来保证大宗的市场商品订单。
而另外有官吏负责收缴市场交易税费和出摊费,摊位费不贵,也就三枚铜钱。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南京的人口还在飞速增加,朝廷最近又开启了一轮廷议,商量的是,是否要在明年,將南京城继续扩建,並扩大京畿地区的范围。
蒙古的林大汗使团到了扬州才发现,当地正在改造一条横贯大地、河流、官道的道路,用厚实的拱形铁方条,用两臂长、手臂粗的粗铁棍,旋转著往下穿过一一块块横厚木板,並穿过了下一条铁方条,不断连接下去。
整个路上有无数人忙碌,可能这一条路段,就有大几万人在干活,给周边铁轨两侧的两丈內铺设碎石块,也有人给螺纹钢钉,三人小工队,用古怪的三桿铜筒子,加力將大螺纹不断地钻下去,有几个小木砖作坊和铁轨作坊冒著烟,操纵著小型的蒸汽机在加工材料。
这段路已经干了三个月,总长度到这,就已经有三十里长度了。
每个人每月薪水是一两二钱,提供包吃包喝,包住大帐篷。
使团有人不解的找当地人询问,他们为什么铺设这种铁、木材料的路,看著很奇怪。
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都是摇头。
但不是因为什么商业机密,也不是僱主提前警告过,而是这些普通人的確不了解铁路,只是埋头干活,赚银子混口饭吃。
倒是有人给了个答案,只说了个含糊答案,这是国策,皇帝陛下和皇商搞的。
等林丹汗的使团到南京城,很快就得到了召见。
皇帝对林丹汗的使团的確还是很不错的,给予了一家被抄没豪绅的大宅院,暂时居住。
对於林丹汗希望恢復甲冑买卖数量的请求,朱由检也不能说完全就晾一边,这毕竟现在搁北方的林丹汗,和皇太极正打著呢,自己怎么能背刺呢?
但想到自己的札甲、暗甲產量,总要提升一下役兵的披甲率吧?
没有甲冑的役兵能不能打,他不清楚,但这士气肯定低的离谱,连曹变蛟的兵马,在没甲冑情况下,都不敢打皇太极,自己的役兵没甲冑就肯定更不敢打了。
札甲可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嵌铁片的暗甲,同样工艺复杂,即使有民间给朝廷赶著造,这一年也只能造大概几万副暗甲,几千副的札甲。
並且要注意,由於工艺问题,重甲的数量每年提升的不会太大。
又就是这个关键时候,朱由检想到了孙传庭。
你搞铁甲是干嘛?不就是打皇太极吗?
可若是我也打皇太极,我不就有理由减少鎧甲贸易了吗?
但是既然是给了礼物,又来了使团,朱由检也不好什么都不给,他又用自己存量不够,需要编练新军的话语,就塞了三百副札甲,由使团带回去交差,也將宣大互市的暗甲数量增加一千副,算是回答了林丹汗的需求。
孙传庭早就提过的,要报復当初和袁崇焕一起拐骗大明,边境买卖粮食的哈喇慎苏布地部,朱由检也清楚在自己准奏后,孙传庭一直在继续训练骑兵力量,增加武备和调查战前的情报。
现在时间到了。
……
崇禎四年的七月二十四日,天气阳光明媚,副总兵祖大弼刚刚披掛辽骑官鎧,上身还套著皇帝御赐的金丝银线锁子甲衣,招呼手下家丁们,在军中叫那些乱糟糟的辽东骑兵们数数,將人列队竖行的排列齐整,等待听令。
调令一到,祖大弼就马不停蹄的从关內赶到寧远,回归到蓟辽督师孙传庭的出关大军中。
孙传庭背负大弓,披掛鎧甲,腰间挎著一柄尚方剑,身披御赐虎皮金丝鳞甲宝褂,浑身气势与眾不凡,透著一副英雄气。
他身边还有一人,正是此时的辽东话事人,祖大寿。
祖大寿是前锋总兵官,確实是目前资歷最老的辽东军户世家出身的將领。
朱由检还是比较怕祖大寿再有临阵脱逃的,便將孙承宗也调到了寧远。
清楚祖大寿在孙承宗面前,就和老鼠见了猫,畏其威严,如此一来,祖大寿就没什么余地可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