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朝臣的担忧,朱由检並没有表示出反对,但还是將一份商会报告公布出来。
大明第一银行,半官方半商会的存储银行,一到三年的存储是年利息三厘,五年息是六厘,商会有三成五的红利,朝廷占三成,皇帝自己也占三成五。
近一年的大明第一银行发展,已经有了三千万两的现银,百万两的黄金。
这还是因为储户们对第一银行,只能在存省的范围內提钱,不够便利,创立太早没有太高信誉,许多百姓在时局风雨飘摇的时候,想要钱捏在自己手里的情况下,收到这么多银子的。
这笔钱就是拿来给朝廷用的,只要每年拿出固定利润来分红就是了。
有了这样的数据,朝臣们的议论又平息了下去。
崇禎五年的七月,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派人到了明廷,见到了朱由检。
使者还是原来那个,翻译由原来的中国商人翻译,又增加了一个荷兰人翻译官。
这使者表述的话语中,表达了对中荷关係在热兰遮城事件上的愤慨,但后续又希望能够双方和平,恢復贸易和航行自由。
荷兰东印度公司希望大明朝廷能够重新放开马六甲城的港口,並允许西方商船进行停留港口进行贸易活动,重新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一个装卸节点。
比起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荷兰人对这一块的利益需求是更大的。
朱由检懒散的与使者交流,甚至秀了把英语,让荷兰的翻译官都愣住,感觉到皇帝的神秘。
皇帝允许重新开放贸易节点,但是,明朝皇帝希望荷兰人提供明朝几种农作物。
是的,皇帝不要你贡献一笔黄金来討好他,这可是明朝官方、民间都流传是明朝歷史上,最喜欢黄金的皇帝。
没有之一。
但是这次皇帝只希望荷兰人能为他提供这几种农作物,如果交易完成,还愿意给荷兰人租借一小片马六甲城地区的土地,用来装卸货物箱子。
荷兰使者被皇帝的“示好”弄的有些后悔了,刚刚他对皇帝的態度比较恶劣,而皇帝以德报怨,很大度的宽恕了他,还给了荷兰人不小的好处。
而这几种作物,分別是土豆、玉米、咖啡豆、欧洲苹果。
崇禎四年的八月三十日。
好日子,北方传来消息,林丹汗出兵八万,进攻科尔沁蒙古。
根据卢象升的奏疏,科尔沁蒙古各部被林丹汗突袭,杀了牧民两千多人,皇太极是点兵出征草原,与其对杀,皇太极不慎,遭箭射胸口,生死难料。
这可是好消息,因为是大明夜不收队伍打探到的信子,还是很有意思的,是这次皇太极只带了一万两千人的八旗兵,这一点让朱由检很关注。
说明一个问题,皇太极的后金国人口凋零严重,至少是老满洲们已经所剩无几,没什么战力了。
奏疏上也有写到,皇太极抵抗这次的林丹汗进攻已经异常艰难,几番想要靠骑射打溃林丹汗都做不到,两黄旗是的確没什么能力继续打下去了。
朱由检是很想立刻把边军拉出来,亲自带兵去攻打后金,但最终也没有这么做。
他是一次都不愿赌。
大明的骑兵队伍,在去年也是遭遇巨大损失。
一万七千多的明辽军、三边骑兵,损失至少是五千匹战马,虽然在哈喇慎和几个战场中搞到不少战马,但面对这么惨痛的损失,朱由检也是比较心疼。
大明將来是要前往更北方,將俄国从亚洲区域赶出去的,他需要大量的马匹作战,將来也至少要用一人三马的方式,大纵队的挺进草原深处,每一匹战马都是他的宝贝。
並且骑兵的训练也是问题,损失掉的明辽军也需要修养和补充会骑射的兵员,都需要时间。
他在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前,是不可能全面接管辽东的。
辽东地区,后金国控制的浅铁矿,很诱人这没错,但他要的是“绝对的胜利”。
而打不了北方,就只能把目光看向了西部和南部。
南部,大明朝不费什么力气,就荡平了阿拉干这个正在蒸蒸日上的王朝,除了直接將强盛的东亚小国灭亡,五万天兵聚在阿拉干地区,也再次宣誓了明朝在南亚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