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好战必亡
明军继续向西进攻,在叶尼塞斯克留多少人,少不得四五百人。毕竟这地区很重要,关乎黑云龙的后路,明军的死活都指望这一个补给。
大军在叶尼塞斯克停驻半月时间,將佐们这才商议出来个大概,就继续打。
留下四百名官兵,以及一百五十多名野生,其他人由黑云龙通通带走,
由佩尔菲尼耶夫带路,继续向西,进攻纳雷姆要塞。
北方其实也有两个沙俄要塞,但根据佩尔菲尼耶夫和另外几个沙俄殖民者俘虏的说法,北方的曼加泽亚与图鲁汉思克两大要塞,距离叶尼塞斯克非常远。
並且两个要塞驻有的沙俄殖民者数量也不会太多,对明军控制的叶尼塞斯克,也不会有任何威胁。
黑云龙没有选择完全相信这些罗剎人,但也局限於手中的兵力,也只能留下这些军队来预防可能的袭击。
除了给皇帝所在的漠北地区传递消息,黑云龙开始收拾官兵,继续西进。
耽误了半个月时间,对於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在明军而言,已经耽误够久了。
沙俄殖民者的督军很紧张,他不仅仅撤离了叶尼塞斯克,其实也算是放弃了纳雷姆要塞,一口气撤到了城墙坚固且兵员够多的苏尔古特要塞。
沙俄督军已经集结了相当多的人马,並且也已经向沙皇发送报告。
到底是损失掉了两个远东殖民地,又主动放弃地缘条件非常重要的叶尼塞斯克,这样的责任,督军肯定不敢有所隱瞒,他必须稟告沙皇,並期望能得到沙皇给予沙俄军队的支持。
光靠殖民者以及那些哥萨克人骑兵,督军可没有信心和未知的东方对手进行对抗。
听那些逃回来的人说,那些从东方杀过来的敌人,人数很多,有些像蒙古人的打扮,但有铁盔铁甲。
蒙古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多的铁骑了。
並且这些军队士兵有火炮,也有大量的火枪,火枪似乎比沙俄殖民者手中的火绳枪先进的多。
那是一种一口气打出许多弹丸的火枪,被骑兵拿著进行急速射击的火力压制督军很担忧,他担忧自己仓促集结的殖民者军队,无法守住苏尔古特,即便他除了一千七百名殖民者军队,还临时徵召一千名当地土著青壮。
巨大的压力压在他身上,急需要附近要塞的支援。
只不过黑云龙没有时间体恤他的压力。
崇禎十二年的六月十四日,大明总兵官黑云龙带兵赶到纳雷姆要塞,发现无人,沙俄殖民者已经撤离后,他进行了短暂休整,之后继续西进。
於七月末,大明天兵沿著鄂毕河,一路向西北方向前进,终於抵达了沙俄在欧亚的门户,苏尔古特。
苏尔古特的沙俄殖民者军队,和黑云龙带领的大明天兵第一次有高级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
在沙俄眾多殖民者面前,三千多名大明军队以及近两千人的蒙古韃军队,
陆续的开始出现在苏尔古特要塞附近。在火炮数量上,明军除了六门八磅的佛朗机炮以外,还拖拽来了二十二门沙俄打造的三磅炮。
这种火炮看口径就知道,它能对城墙的伤害事实上非常小,但是黑云龙为了可能的野战,也依旧是拖拽过来,弥补火力上的需要。
一见到苏尔古特,黑云龙就暗暗皱眉,注目於这座要塞的坚固城防上,显然这不单单是依靠木头柵栏加上冻土製作的城墙,外层有石头堆砌,看上去相对坚固得多。
这座要塞和叶尼塞斯克差不多,城防相对於大明自己的一个小屯镇。
黑云龙皱起来的眉头,就能看得出来,这打下苏尔古特,总算是一场真正的硬仗了,
崇禎十二年的五月份到六月份。
这段时间,朱由检一直在忙著给漠北地区,多多少少安排一些汉民,让他们在草原上种土豆和冬小麦、蕎麦。
靠近水源的漠北地区,在融雪期內还是可以种小麦的,这个时间段,小麦种子的耐寒性也可以得到发挥,至少能有一季的麦粮收成,因为漠北地区的土壤情况,本身就是適宜种养麦和冬小麦的。
这些迁来耕作的汉民,多数是一些无地可耕的流民,或者是东北、辽南的乞巧,没有了东江镇的“回乡难民”拿来迁民耕作,皇帝现在感觉手里的可用来迁徙的农耕人口就有些不够用了。
当然是说汉民,他需要汉民来充实地区人口,而不是用蒙古人或者野生女真来耕作当地,尤其是漠北以及辽东的边外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