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莫臥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不在乎,无非就是多收些税罢了,他最重要做的,就是训练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对抗明朝,乃至夺回西孟!
完成这一切来洗刷战场丧子,且自己承认战败的耻辱!
而这么高的重税,竟然没什么人觉得愤怒,除了熬下去,感觉痛苦外,居然也没什么人叛乱,这一点令许多外国客商非常疑惑不解,认为莫臥儿人的团结令人动容。
有一位波斯商人问了个,尚未被重税整到麻木的莫臥儿丝绸商人,丝绸商人倒是告诉他一个很简单的说法:“当明国的总督和沙贾汗皇帝言和签订契约之前,所有莫臥儿人都在儘可能的往帝国西南部迁徙,原因就是那里距离明国最遥远,可能受到攻击的风险最小。
“沙贾汗期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防御边境,这一点上,几乎所有莫臥儿人都和皇帝的期望一致。莫臥儿人都渴望有一支铁壁般的强大军队,能够阻挡明国人骑兵的铁蹄。”
“这种一致性的想法,让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反抗沙贾汗的重税,因为重税可以训练更多装备精良的士兵,武装那些军队。”
西方商人是难以想像那些莫臥儿人,是如何绘声绘色的做出描述,但是通过波斯商人的语言,还是知道一些莫臥儿的事情。
但实际上,莫臥儿大量购买西式的板申和火枪,明朝这边一清二楚。
有皇商的船队在沿海进行贸易,另外陈奇瑜是知道的,他提前就安排了大量探子进入莫臥儿打探军情,得知了大量莫臥儿的事,只不过陈奇瑜本身是无所谓,也不愿意这个时候生事。
皇帝的諭令早已到了,陈奇瑜得带祖大弼、俞咨皋、刘泽清三路明军,赶往內地,担任湖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五省总督。
一是镇压云南冒起的哨官李天保叛变,在云南和广西两省进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彻底的理清土地。
也就是说,其实莫臥儿再如何闹腾,陈奇瑜是事不关已高高掛起。
战爭会有功劳,但陈奇瑜是多聪明的人,他看得出来朝廷已经不想打仗了,
至少皇帝是这么个態度。
皇帝在解决完漠南的林丹汗一事,就安排了一位挑选的文官,给漠南的马群带走,开始分发耕地的农具,让文官带著汉民来教人种土豆。
儘可能的让这些放牧的有粮食吃,朝廷也是自掏腰包,银子掏钱来办,並且皇帝还带走了林丹汗的长子额哲,邀请其游歷神州。
教育蒙古百姓种地,以及在漠南开始安排屯堡这种事情,按过去的话,皇帝是会亲自做完的,但是这一次显然皇帝並没有,而是仓促吩附完,就带著大明军队的大部分,迅速南下班师了。
並且在洪承畴那里的战爭,朝廷的態度很纠结,一副不是很愿意提供更多资源的样子。
这一点陈奇瑜更是看在眼中,默默思量,提前判断出来自己要离开西孟,回归大明了,现在看来,真是一点没预料错。
如此一来,大明对於莫臥儿购买西式兵器的態度,也就取决於皇帝本人了,
如果真的要打,肯定会有调令,锦衣卫那么多,皇帝那多少会有消息,但並没有调兵遣將,就说明皇帝不愿意打。
皇帝都不愿再起南洋战端,那就是要摁下此事,不作回应了。
朝廷不想打的態度很明显,並且也调了陈奇瑜回到內地,也是避免衝突的考量。
陈奇瑜带著官兵迅速离开西孟,绕过马六甲和缅甸,开始向云贵川地区挺进,先前往云南平叛。
这次所谓的哨官李天保叛乱,比歷史上晚了差不多一年,掀起来的乱象则比歷史上的大数十倍,有近五万人隨他在云南造反!
这个规模在现在的大明朝,属实不能算小,动静闹得挺大,朝廷也是第一时间调兵遣將过来压制。
总兵刘兴祚带的兵马本身就少,富州普厅当地的官员上报又迟,等刘兴祚想要带领官兵前往平叛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比较迟。
双方打了几阵,贼寇大败损失近三千多人,士气低迷,隨著李天保就躲入深山。
刘兴祚自然而然因为兵少不敢深入,只能等待陈奇瑜亲自赶到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