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此话朱由检听起来怪怪的,但他看著钱跃升那自信的模样,又觉得似乎真的可行。
这也等於是说將莫臥儿当宋朝,自己当契丹了,陈兵十万,逼莫臥儿交出贡绢吗?
原来逼著別人交出財富,无耻一点,理由真可以隨便挑?
就此事朱由检还是很慎重,並未轻易就认同了钱跃升的看法,现在民生太糟糕,不能打仗,也没有军粮可以用来打仗。
明朝现在看似全盛,在西北都有大动作,已经征服到了叶尔羌西域。
等於是和莫臥儿在西侧也接壤了,一旦开打,给莫臥儿的压力一定会很大。
这是必然的,战线拖成一段,在西孟地区莫臥儿有那么多水系可以挡住明军兵锋,依旧是被打的丟盔弃甲,那两路开战,想必是让沙贾汗脑子都急爆炸。
但打不了,明朝缺粮,所以要遏制兵势,要自己遏制自己开战的欲望,必须要慎重的考虑,是不是要逼著莫臥儿交出明朝想要的粮食。
以免逼得沙贾汗狗急跳墙,和大明的打起来,死活不拿钱粮出来,装的和铁血强明一样,寧可吊死在“德里的煤山”,绝不纳贡,这就不好了。
钱跃升的口才当然不错,由他去谈,朱由检还是很放心的,但必须要说清楚,给皇帝掌捏好分寸,朝廷现在不想打仗。
要安民,不是搞出大战来的时候,
在莫臥儿身上扒粮食,倒不如让皇商们想想法子更快。
皇帝找商会谈生意很多了,但这次要求的是,价格別给朕浮涨,朕清楚灾荒前的粮价,你们要是在朕身上多算钱,那就让锦衣卫上门,拉到詔狱好好盘问,看看有没有税漏。
皇帝嫉恶如仇,尤其是恶自己財富的,毫无疑问是大恶商,当然皇商已经经歷好几轮的筛选了,眼下的几十个皇商,是配得上“皇商”二字的。
有特权就得为皇爷办事,皇帝现在需要的就是粮食,这些商人也都得在商会里头好好商量商量怎么筹粮。
澳洲现在的粮食都是在皇商手中,用作给澳洲疏通工人和佃户自己吃,其实佃户种的土地是有多余粮食的,而且粮食量还不少。
按皇帝的意思,皇商至少也得给朝廷拿出两百万石粮食,这是几十家皇商的粮,等量分配,皇帝等著要买。
有陕西皇商向皇帝就举报,晋商有粮,而且是贱价搜颳了民间前些年攒下的陈粮,数量很惊人。
晋商有粮食,举报者还向皇帝举出了例子,比方说朱由检熟悉的几个名字。
比方说山西范家,范永斗本身现在也是皇商,他在后世被评为明末汉奸,朱由检对此还是比较关注的,也通过几次手段从八大商人身上扒下钱財。
歷史上,明朝自己也没对这方面监管,而且歷史的崇禎帝自己的一些个国策,定的就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哪怕没有普商,大明也是必然存续不了的。
明之所以亡,原因是系统性的,一环扣著一环,也就是积重难返哪有朝代人口越来越多,税收越来越少的?
这样的朝代不活该完蛋吗?
结虽然不在崇禎帝,在洪武那找,但这结果歷朝大明皇帝都不曾改动。
就万历时间冒出个张居正,试图增加朝廷税收,以税款改成银两来纳税,直接把大明的根给刨了。
本来朝廷是徵收本色粮食为主,嘉靖时期开始期待除了本色之外,多拥有一些折色的白银。
万历开始,张居正开始的做法,一是丈量田亩,这一点在万历年间算是好的政策事实,但到天启五年之后,算出的田亩很可能有其他影响,这一点暂且不论,另外一项很大的改动,张居正就是对於税收的实物,从粮食本色,改为折色白银了,大量本色部分都被改为了折色。
银价本来就在跌,粮价可是一年比一年高,还以为自己干的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利民利的是什么民?
晋商的手段,就是依靠手中的钱庄,用超高利息的手段,从民间获得大量的粮食,然后宰。
朱由检的態度就是,给朕把陈粮拉出来,朝廷买粮要救的是山陕百姓,给朕涨价你试试。
几个晋商在南京的代事也是面色不好看,当看皇帝的面只能连连称是,一一应下,毕竟是不敢进詔狱。
詔狱的阎王们手中那些折磨人的手段,若是在他们身上置办起来,出来的都不是人样了,少掉几个零件,没个指甲算什么,指头都可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