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0章 临阵磨枪  拟阵:庚甲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30章 临阵磨枪

“哇噢——这艘船也太踏马先进了!你看你看!只要挥挥手指,神经元都可以给你剥开耶!我拆我装我拆我装——”

“喂!搞什么啊!世界都要毁灭了你还在这闹!人家刚才都给我修好了你又给拆开!

快给老子装起来准备出击了啊!”

林海在云端的虚擬公寓里跳手跳脚,透过实验室监控,瞪著现实世界之中正在对自己大刀阔斧改造重构的npc医生。

本来专门派穿梭机把这老头也接来轨道,只是让他帮忙做个维护,也省的等打起来通讯断绝,没法远程操控。

可谁知这老头不要太离谱,直接把林海给拆了!

如今他的脑脊神经被完全剖解出来,浸泡在营养液中,义体骨骼结构框架,死兵系统也好海神系统也罢,都被磁悬浮系统固定在手术室里,全身好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零件每一根管线都被拆成碎片,飘散在零重力室里。

“没事没事,陨石有你那群老乡去拆,还有无人机打下手,不要紧的。刚打了一仗肯定得先保证你的性能嘛。”

“口胡!有没有问题系统自检不就知道了犯得著拆成这样吗!你就是想玩儿吧!”

“矣,我也是第一次用这么先进的玩意,总得练练手嘛—“”

好吧,毕竟是专为財阀定製的星穹號,所有设备仪器都是最最顶尖的。npc医生简直上了天堂一样,把各种傢伙都拿出来玩一遍,给林海胳膊腿拆开了又拼回去,拆开了又拼回去,拆开了又—听,拼不回去了.不过没关係!反正那伽之牙的死兵配件都带上来了!换一件继续拼啊!

“喂!別玩人啊!”

“咳咳,快好了快好了,这不是要最后大决战了,要帮你升级吗。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不是,这都踏马什么时候了居然还能升级!?”

不过npc好像也没说谎,虽然嘴上哗哗,手上却不停的,正在飞速测试林海的植入体兼容性。

“当然能了,义骸升级是永无止境的。还记得克利夫兰么,他给的设计蓝图我3d列印出来了。

虽然还没有完全研究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构造,不过实验体么,试试就知道啦!

正好海因茨给了你一整套最新的波塞冬,这玩意自带液氢冷却循环,可比死兵那套先进踏马太多了,所以我算下来,量子神经链路应该可以跑起来的。”

“量子神经链路?”

林海倒还记得那个医生,但一听这名字就表示怀疑“这年头只要加上量子什么什么的,就是纯粹糊弄人骗投资的玩意吧——

“嘿,还真不是,这是当年帝弓大学那群天才搞出来的玩意,量子隱形传態共振理论。

克利夫兰基於理论模型,和神经科学与材料工程上的最新研究,开发的最新一代义体通讯连结系统。

你也知道,现在义体义骸上泛用的pedot人工神经线,本质上还是光纤数据线么。因为无线传输效率和带宽上限不足,而且易受监听干扰骇入,所以大脑和躯干,脑插和义体,各种义骸植入体之间还是採用有线连结。

但即使如此,隨著各种晶片的更新换代,植入体义骸的性能升级,即使是pedot的数据带宽和传输性能也越来越捉襟见肘。

你也体验过不是么,你的冠军和协奏曲系统会相互干扰,超级系统强內存太多势必影响整体效率,在高温强磁之类极端环境干扰下,也难免发生数据延迟。而一旦物理上被斩断破坏,又或是中了什么病毒代码,链在一起的义体都会连带感染,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失控。

所以,作为pedot神经数据链的升级,他开发了量子神经链路,由分別安装在大脑皮层,与突触连结的神经元適配器。和植入脊椎之中的中继单元,全身分布式量子处理节点组成,通过量子纠缠,协调共振的原理来增强各植入体通讯连结,使用后可以大幅提升神经反应速率npc进入讲课模式,把林海听得脑仁都在颤,赶紧打断他长篇大论,

“好了好了,別没完没了的吹了。直接但是!”

npc医生一摊手,

“但是这玩意是试验品,有很大的缺陷。首先所谓量子纠缠的通讯传输距离,基本只能在『脑”和『脊”两点之间相互作用,而且还需要定期维护,对量子通信链路进行重新校准。

而且,適配器和中继单元都是实验型,装了一大堆定製的npu,高速运转中必然大量放热,需要搭配最先进的液氢循环冷却。

同时由於信號强度过大,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神经信號错乱和肢体失控。在一些临床试验者身上还会因退相干引发永久性精神病,大概率表现为幻视———”

“幻觉?”

“是的,根据临床报告,脑部植入体的共振,导致相当一部分实验者会產生“未来视

“预知梦”之类的幻觉。

克利夫兰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这可能是量子叠加原理,导致观测者效应,看到了平行宇宙的未来。

不过我看可能单纯只是神经元器件过载,大脑被烧糊了,导致內出血压迫视神经造成的癲癇—.”

林海无语,

“喂喂餵等一下!所以这破玩意有什么用啦!?”

林海显然没心情聊学术话题,於是npc也把那一堆量子协调共振研究的论文拋之脑后,

“本质上其实还是加速啦。所谓的量子通讯,大致是利用基於量子隱形传態理论,神经信號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实现纳秒级延迟传递,突破经典光速限制。

也就是说同样的ai预测,同样的神经战斗反射,任何植入体都存在难以避免的干扰延迟,单个可能都是毫秒微妙级的,但一旦植入体插太多,叠加起来就是巨大的误差。

但通讯实时纠缠毫无延迟,再无系统带宽的限制,因此最適合你这种改造度拉满的赛博格,综合反应到全身整体系统终端反应速度,保守估计可以快0.3秒。

这可不是什么神经加速,突触反应,时间膨胀製造的感知错觉哦。

是真的,物理意义上的能快0.3秒。”

林海一时皱眉,

“这个0.3秒—这確定不是幻觉?”

npc点头,

“有充足的实验数据支持,只不过为了这个0.3秒的极限提升,项目成本实在升太多了。

量子链路的计算处理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以前没有npu晶片的时候,甚至於必须背个超算在身上,工程学上就不实用。

哪怕现在实现了高性能晶片的设备微型化,价钱却翻了倍往上涨,何况这甚至还不是一次性的投资,需要养一个专业团队,长期系统更新,校准算式,链路维护,確实毫无性价比。

因此虽然理论是早就完善了,但项目还是给否决了,不止死兵,就连波塞冬系统最终都没採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