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主动请缨,想要与父亲和姑父轮班,却被两个人同时拒绝了。
父亲还是那句话,自己的父亲,自己孝顺,实际上是心疼孩子。
姑父有些大大咧咧地表示,侄子还得替亲爹干大了的活儿,家里也正是用钱的时候,就先別折腾了。
面对姑父,王东升本想再劝两句,却在看见对方眼中的那份坚定之后,住了口。
实际上丁放並不知道,王岩早就让白事店帮忙,停下了接单,而王东升经过老金那件事儿之后,暂时还不能拋头露面。
丁放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讖,王家的收入来源確实是腰斩了,不过好在家底尚且富裕,暂时还能够支撑。
拗不过两位长辈的坚持,王东升只能服从命令听指挥,却也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每天都会跑至少一趟医院,主动揽下了採买、交费、送还东西等杂活儿,儘可能地减少著父亲与姑父的负担。
他不顾一切地找活儿给自己干,拼命地让自己忙起来,好像在这种时候,自己越忙,爷爷就能越快好起来一样。
住院部跑得多了,每天虽然只待几个小时,对很多事情也就渐渐地习以为常,乃至於见到爷爷床位旁边出现了破壁机,他也没有感到奇怪。
连续几天的治疗之后,虽然高烧退了下来,可爷爷的体力却没有恢復多少,每天大部分时间仍然处於昏睡当中,难以进食。
儘管身上有著留置针,能够通过输送葡萄、营养液等维持生命,效果却远远比不得正常进食。
在主治医师与父亲沟通病情的时候,王东升听到医生当场说过,爷爷就是因为平日里不爱吃肉,吃素太多,导致体內脂肪太少,营养储存不够,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病症,都是身体与病魔的斗爭,而斗爭的根本,就是消耗体內存储的能量,用以对抗。
医生护士之间,有一句话一直相互流传:重症监护室这种地方,胖子进去,瘦子出来,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如今对王东升来说,爷爷每天必须要通过进食流食来补充体內营养,已经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最让他心痛的,是排便。
平日里喜欢吃素的爷爷,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其实很少,乃至於巴掌大的红烧大虾摆在眼前,一顿饭也就只能吃下去一个而已。
长期营养摄入不均衡,或许就是导致肠胃、消化系统问题的根底所在,再加上爷爷本身就有肠道旧疾,不生病的时候便时常便秘,需要用到开塞露进行辅助排便,如今臥病在床,长时间昏睡,排泄就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最严重的时候,连续三天无法排便,急坏了所有人。
无奈之下,父亲只能用了非常规的办法,买来一次性塑料手套,通过人工的方法,帮助爷爷排泄。
一次又一次,重复了许多天,肉体毕竟是脆弱的,受不起高频率的外部影响,渐渐地红肿,甚至有了些腐烂的跡象。
最重要的是,很疼。
每一次,昏睡中的爷爷,身体没有多少反应,可眉头却往往紧紧地皱著,直到结束,才会鬆缓下来。
每一次,王东升都只能轻声地在爷爷的耳边说著话,儘量转移老爷子的注意力,並在结束后迅速用医生推荐的药膏涂抹相应位置,尽力减缓爷爷所承受的苦痛。
直到这时候,王东升才终於明白过来,父亲为什么主动提出不给病重的爷爷插管了。
若是插了管,让老爷子在清醒的状態下承受这一切,那將会是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可王东升无能为力,父亲也是,姑父更是,他们只能用尽一切能想到的办法,並更高效地使用。
因为就像是医生说的那样,这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