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爭日益激烈,陈焱开始在新能源產业链上下游布局。他深知,蔚来汽车的崛起並非单点突破,而是需要整个生態链的支持。鋰电池、充电网络、智能驾驶系统,这些都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清晨,陈焱走进会议室,桌上摆满了来自不同供应商和合作企业的文件。程远递给他一份报告,语气郑重:“焱子,寧德时代的固態电池技术已经完成初步量產,但生產成本依然较高,需要更多的產业支持。”
陈焱翻阅报告后,微微一笑:“成本高只是暂时的瓶颈。我们要做的是提前布局,从资源端到技术端,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能源闭环。”
“焱子,你是说要整合上游资源?”程远问道。
陈焱点头:“没错。鋰矿、稀土、鈷这些资源是电动车產业的命脉。如果这些资源被国外资本控制,无论技术多先进,我们都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主动权。”
会议室內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张颖作为市场总监,眉头微皱:“全球范围內,优质鋰矿资源大多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手中。如果我们要切入,会面临极大的竞爭。”
陈焱冷静地回应:“所以,我们要从那些还未被充分开发的矿区下手,比如非洲和南美市场。这些地区虽然条件艰苦,但机会巨大。”
几天后,陈焱亲自带队前往非洲与当地矿企接洽。他们的目標是一个位於刚果的鋰矿,这里被称为“未来的能源金矿”。然而,当陈焱抵达矿区时,却发现现场已有多家国际资本在竞爭。
一家欧洲能源巨头的代表皮尔斯上前打招呼,语气中带著明显的试探:“陈总,没想到你也对这片矿区感兴趣。不过我得提醒你,这片矿区的开发难度可不小。”
陈焱微微一笑,语气淡然:“正因为难度大,才值得投入。没有挑战的资源,通常也没有价值。”
皮尔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希望你能有足够的耐心和资源应对这里的复杂情况。”
谈判开始时,局势果然比预想中更加复杂。当地政府要求矿区开发企业在环保、就业等方面做出严格承诺,同时还要缴纳高额的初期开发费用。许多竞標企业因为条件过於苛刻而选择退出。
陈焱却没有放弃。他通过团队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长远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方案:在矿区附近建设新能源產业园,吸纳当地劳动力;同时引入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