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完角色,徐风接著介绍拍摄计划:“这次拍摄预计20天,咱们十月一號正式开机。由於预算有限,只能给大家每人2000元片酬,实在是对不住大家。不过要是电影盈利了,我一定给大家发一个大红包,好好感谢大家的支持!”
徐风点点头,將剧本递给大家:“这是咱们要拍的《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对场景氛围和灯光效果要求极高,大家提前熟悉剧本,咱们儘快制定拍摄计划。”
安排妥当后,徐风目光平和地扫视一圈眾人,脸上带著几分期许:“大家先回去深入研读剧本,过程中要是有任何疑问,或是对角色有新的想法,隨时都能联繫我。咱们保持沟通顺畅,爭取这次拍摄一切顺利,留下一段愉快且难忘的合作经歷。”
眾人纷纷点头回应,隨后离开了表演室。
徐风望著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清楚,距离电影正式开拍的日子越来越近,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愈发沉重。
不容片刻懈怠,他又匆匆赶到池宇所在的筹备场地,与剧组工作人员碰面。
宽敞的筹备室里,剧组工作人员围坐成一圈,人手一本《彗星来的那一夜》剧本,正全神贯注地研读著。
大家思维碰撞,时不时就某个场景的拍摄手法展开激烈討论,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徐风快步走到眾人中间,目光投向道具组组长,关切地问道:“道具组这边筹备得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道具组组长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隨手翻了翻剧本,满是自信地拍著胸脯保证:“徐导,您放心!剧本里涉及的都是些常见道具,以咱们团队的能力,肯定能按时筹备到位,不耽误拍摄进度。”
徐风闻言,脸上紧绷的线条稍稍舒缓,点头致谢:“那就好,辛苦大家了。”
这时,坐在角落的灯光师李航轻轻举手,神情略显犹豫。徐风注意到他的举动,快步走过去,亲切问道:“李航,你有什么想法,儘管说。”
李航站起身,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镜,指著剧本说道:“徐导,《彗星来的那一夜》这个剧本对灯光氛围的营造要求极高。像主角们发现平行时空的那场戏,场景在深夜,不仅要通过灯光营造出神秘、压抑的环境,还得用光影变化展现角色內心的恐惧与挣扎,这对灯光的层次和色彩把控十分考验。我初步想採用冷色调的蓝光作为主光源,搭配几束聚光灯,通过明暗对比,勾勒出角色轮廓,强化戏剧衝突,但具体实施细节,还想听听您的意见。”
徐风听后,眼睛一亮,不禁拍了拍李航的肩膀:“这个想法很不错!在主角们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灯光可以適当闪烁,模擬彗星来临导致的电磁紊乱,进一步增强紧张感。另外,当角色逐渐接受平行时空的设定,灯光可以慢慢变暖,象徵他们內心的转变。”
李航一边听,一边认真点头,迅速拿出笔记本记录。“徐导,您这个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打算提前在摄影棚搭建模擬场景,测试不同灯光组合的效果,確保正式拍摄时能达到最佳状態。”
徐风满意地笑了:“很好,有什么需要儘管提,大家齐心协力,爭取把这部电影拍好。”
隨后,徐风又和其他工作人员就拍摄细节进行了深入討论,筹备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每个人都在为电影的顺利开拍做著充分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徐风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著。
他亲自前往青影厂的摄影棚,和工作人员一起搭建符合电影氛围的场景。为了营造出电影中神秘而诡异的时空交错感,摄影棚內布置了大量的冷色调灯光,以及各种各样展现不同平行宇宙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