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以及傅友德都在心中撇嘴,忍不住说上一句『还向您请功,在他们眼中您都是死人了。』只是这样的话他们自然是不会说出来。
傅友德沉思片刻后,轻声道:“上位,我觉得蓝玉他们很有可能会答应。”
“哦?”朱元璋好奇问道:“为什么会这样说?”
傅友德很想说一句『身同感受』,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因为臣觉得寧王並不是在故意激怒蓝玉他们。”
“嗯?”朱元璋还有些没能明白。
就在他皱眉的时候,汤和接过话头道:“上位,其实很好理解!寧王想要以庶皇子登临大位,首先就得过大义名分这一关。
而咱们都明白掌握大义名分的就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只有取得他们的认可寧王才算是名正言顺。”
“而如今那些读书人最是看不惯的就是勛贵们仗著功劳放纵家僕和义子胡作非为,要是寧王能够在这之前就將他们最为痛恨的事情解决好,您说那些文人会不会觉得寧王才是他们口中那个可以垂拱而治的天子呢?”
“只要他们这般认为,那么掌握著话语权的他们可不是就能让寧王拥有大义名分了吗?”
嘶~
听完汤和的分析,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隨即他又是摇头道:“不可能!那逆子怎么可能有这般心思和手段,当年在皇宫的时候就属他最皮、最不听话了。”
汤和並没有再接话,只是淡然地將目光再次投向外界。
面对著淮西勛贵们愤怒又质疑的目光,朱权却是显得十分淡定,甚至还有空捋了捋自己的团龙袍。
朱权也並没有要过多解释的意思,只是衝著淮西勛贵们微微一笑道:“诸位叔伯兄弟,是选择海贸巨大的利润,还是选择纵容手下人,这两件事情必须有一个抉择,否则本王就算是坐上皇位也不好办啊!”
不解释是因为拋出去的利益够大,只要鱼饵够香就不信没有鱼主动咬鉤。
果然朱权的声音不过落下片刻时间,便有人忍不住站出来表態。
“寧王殿下,末將回去之后第一时间便將府上不听话的傢伙亲自送到詔狱去。”
说话之人是武定侯郭英。
算起来郭英其实也算是朱元璋的义子之一,只不过建国之后恢復了本姓而已。
隨著郭英表態,紧接著又有几人跟著表態。
首先便是会寧侯张温,然后便是常升,还有定远侯王弼。
他们几人並没有义子,平常对家中奴僕和远亲管理得也算是严格,所以並没有多少糟烂事儿。
只是几人的表態瞬间让剩下的其他人面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尤其是其中义子、家僕最多、最是囂张的蓝玉,更是带著些许不满的看向自己二外甥。
只是不满归不满,相比起义子和家奴来,他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朱权跑出来的海贸诱饵。
挣扎一番后,十分痛苦地朝著朱权拱手道:“本將也会在明日早朝之前將人送去詔狱。”
作为眾人主心骨的蓝玉都妥协了,其他人之人也不会再坚持,纷纷站出来表明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