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崛起  海疆共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新的劳动合同封面上,不是通常所写的“劳动合同”几个大字,而是在领航公司全称下方,明確標註著“企业职工援疆劳务合同”。

合同条款,一条条罗列得非常清晰,据说每一份都是按照员工个人情况定製的。

拿到空白合同之前,每个人都曾被邀请去会议室与人事主管以及ceo陈佳宏面谈。

公司一方非常尊重员工的自主意愿,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內,並且不与公司的正当利益相衝突,就可以在经过双方协商之后,对標准化条款作出一定修改。

坐在工位上,陆衡一页页翻看著他的新合同。

他对自己最近发生的变化感到不解,4年前应聘进领航当海外销售,掛名销售经理,与人事部签合同时他看也懒得多看一眼,反正那些条款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同意签,以后就能按月拿工资,不同意签,就滚別地儿去混日子,那他当然得无条件在签名处签上自己的大名。

那份合同,拿到手就给他撕了几页垫杯子。留著有啥用?难不成今后还会与堂哥管理的公司发生劳务纠纷,搞到走仲裁不成?

然而如今这份標註了“援疆”字样的劳动合同,为啥这么烫手呢?

並且分量远比几张叠在一起的纸重,重量不是压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

领航在大西部开疆破土,可不是短期项目,那將是非常长远的规划,远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对一家正欣欣向荣成长起来的企业而言,称其为“百年大计“一点也不过分。

员工的援疆服务时间却是自行决定,据说像何琨那样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型人才,他们与领航约定的援疆服务期限仅有一年。

按照那些人的说法,他们是打算帮公司將喀什的工厂建立起来,生產设备全面调试成功,產线正式投入使用,他们就算功德圆满,可以回上海了。

毕竟到了一把年纪,又拖家带口的,长期留在遥远的边疆不太现实。

人事部郑经理建议陆衡签三年,海外销售团队以未婚的年轻人居多,没有家庭牵绊,援疆时间可以儘量拉长一点。

当时陆衡在微信上和宋心田打商量,宋心田竟然说她想签五年……

陆衡听了有点著急,问她是不是打算长期留在那边工作了。

过了很久宋心田才回復他,具体想法还是没有明说,就只勉强將五年缩短成了三年。

三年就三年吧,连郑经理也这么建议,陆衡乐意做个人情。

当时他满不在乎地想:“这种合同能有多大约束力?真要想作废了回上海,不是和人事部打声招呼就可以啦?假如想离职,手续上更简单。”

“为啥那时候我能那么洒脱地看待援疆这件事呢?嗨,明说吧,就是压根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可是现在,它对我而言怎么好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的生活重心完全倾斜到了这份工作上,就连周围的人也都和它有关了……”

苦恼地托著下巴,陆衡真想像四年前那样,隨手將合同丟进抽屉角落,甚至撕一张下来垫垫杯子,然后扔掉。

可事实就是,他怎么也做不到了。

“三年啊~难不成我真打算在这个早上十点以后才见得到太阳的地方呆满三年?”陆衡思前想后,怎么也没法从种种相互纠缠的矛盾中抽身出来。

並且他听洪学忠说过,陆文明虽然是公司董事会成员,其实也签了援疆合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