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是过来坐坐。”
王晓帅笑呵呵地走进来,跟屋里的张燕打了招呼,走到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下来,隨手散了根烟给赵坤。
“哟,咖啡不错!燕子,劳驾,给我也来一杯。”
原先剧组的那台咖啡机搬到了项目组,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种现磨的咖啡要比原先认知中冲泡的雀巢咖啡强多了,就连王睿每天中午都要过来蹭一杯。
王晓帅先跟赵坤匯报了一下同步记录片的后期製作进度。
所谓同步记录片就是记录拍摄的过程,就按每天一盘录像带的量来算,差不多拍了近200个小时的素材,后期剪辑的工作量还是相当大。
閒扯了一通之后,赵坤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笑道:“我就知道你这傢伙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儿你就说唄。”
王晓帅脸色略显尷尬,磨磨蹭蹭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来。
“这是我之前在胡建厂里写了个剧本,改过好几稿了,想请你帮著把把关。”
话虽这么说,但王晓帅的脑门上清清楚楚地写著两个字一一“要钱”。
不过都知道赵坤是创作型导演,《黑色通缉令》获奖后,剧本甚至被文学系拿去当范文。
赵坤拿过来瞅了一眼,果然见封面上写著“冬春的日子”。
这个冬春二字,既有季节属性,又是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男的叫冬,女的叫春。
讲的是一对青年画家,他俩自16岁起就一起上学,读大学,留校当老师。
日子年復一年,就像一对老夫老妻,居住在酷似一座监狱的学校里,却没有一个象样的家,卖画成了他俩唯一的希望,做爱成了一种义务和乐趣。
春为了从这乏味的牢笼中挣脱出去,联繫出国的事宜,加上前途渺茫,这些加深了冬对周遭的一切產生了深深的失望和疲倦。
后来,春意外怀孕了,两人的关係隨之紧密起来。手术后,冬带春回东北老家,新的环境似乎短暂地令他俩的生活產生了一些希望。
然后衝突文隨之而来,变本加厉。最后春提前回去,离开了囚禁她的画室出了国,冬依旧回到旧生活状態中间,直至疯了·
赵坤对於王晓帅的这部处女作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上辈子他在北电上学时,这部片子作为教学片拉片无数。
赵坤个人觉得这是王晓帅导演生涯中最出色的一部电影,正可谓“出道即巔峰”。
《冬春的日子》从表面上看好像讲的是,一个追求艺术个性的青年艺术家在遭致艺术理想和爱情的双重失落之后而导致的精神分裂的悲剧。
而且画面看上去很简陋,但就是这么一部看似像日记体的身边小说,却以一种冷峻奇崛、极端风格化的影像,刻画了一代人的精神隱喻。
同时也反应出导演强烈、孤傲的自我意识。
说白了就是,別看王晓帅这傢伙表面笑呵呵,但骨子里非常骄傲,坚持自我,甚至瞧不起其他的导演。
赵坤当著王晓帅的面,仔仔细细將剧本读了一遍,剧本不长,也就两万多字三万字不到的样子,虽然某些地方和赵坤后世看到影片有点偏差,但也大差不差。
“你这体量好像不够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吧?”
赵坤看完后拋出第一个问题。
后世这部影片只有75分钟,比短片长,比长片又短,让人感觉特別尷尬和彆扭,从某种程度也影响了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
本来赵坤以为可能是经费不够,这才不得不做成75分钟。
结果这傢伙居然挠头道:“我想过,但———.,只有这些,好像加不进什么东西。””
赵坤无语地瞅著他,真想说:“难道你连灌水都不会吗?”
其实很简单,吵架的戏多增加两场,加深夫妻间的矛盾,然后就跟《穆稜河畔》一样,增加一些写意的空镜头,比如冬春的景色和空旷的街道啥的,来隱喻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此一来,一部90分钟的电影就妥妥地完成了。
赵坤跟他这么一分析,这货顿时一亮:“坤导,还是你有办法!”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
不过赵坤还是很期待这部电影。
顺.·
这么说吧,投资小,艺术成分高,最重要的是长线收益肯定不会亏。
“那我回去再想想改改。”
王晓帅正要拿起桌上的剧本时,却被赵坤伸手压住了剧本。
正当王晓帅面露论异之时,就见赵坤笑眯眯道:“说吧,要多少钱?”
“啊?”
王晓帅先是一愣,继而整张脸如慢慢绽放的菊,一点一点生动起来。
“坤哥,你说真的?没开玩笑?”
“我很閒吗?”
赵坤“不满”地臀了一眼,“不要就算了——”
话音未落,王晓帅如同抓救命稻草一般,抓著他的手道:“要要要!”
“那说个数唄!”
“呢—
可能是幸福来得太过突然,这货居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琢磨了半天才小心翼翼伸出一个巴掌。
赵坤歪著脑袋,故意露出为难之色:“五百万?这个数啊王晓帅刚坐下的屁股腾的一下跳起来,忙道:“不不不,是五十,只要五十万就够了!”
五百万,开玩笑,他连想都不敢想。
而且在原时空中,他王晓帅在2010年拍《日照重庆》之前,从未打过这么富余的仗。
“好,没问题!什么时候开机?”
赵坤刚刚就是跟他开个玩笑,还记得自己在北电上学的时候,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这货作为知名校友来作报告时,还在大肆吹嘘当年只有五万块钱拍这部电影的光荣往事。
五十万,已经算狮子大开口了。
“马上,只要有钱马上就能开机,我跟楼燁他们都说好了。”
(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