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发展的战略方向  大秦:朕让你监国,你登基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於是扶苏再度在竹简上写出了制度两个字......

制度肯定不能继续实施这种制度了。

乱世用重典,但要是过了那个阶段,继续用重典,那就弊大於利了。

重典只能阶段性的使用而不是长久之计....

大秦的灭亡很大的程度制度也得背锅。

由於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虽然確定是依法治国,提倡法家思想,但使用的过度了一些,於是也就造成了官逼民反的效果。

就说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全体株连,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扯旗造反,要追根到底的话,很大程度和这也有关係。

要说领头的人本身就有野心吧,可为什么一举旗就应者云集呢?

吃不饱饭固然是其中一点,可连坐制度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造反,你作为周围的人,已经活不下去了,因为你会被连坐,左右都是死,那不如造反,还可能有一条出路!

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

..........

扶苏看著竹简,又细思了一阵,隨后在竹简上又写下来两个字——律法!

大秦自商鞅起,就一直尊崇著法家思想治国的方向。

不得不说,大秦还真是有远见。

修长城也好,书同文车同轨也罢,这些事情都是功在千秋之事,而这依法治国也同样如此,大秦直接找到了最为正確的方向,可惜....大秦这个时代不適合,运用的也比较粗糙。没有后世那般有数千年的中华歷史作为参考。

以史为鑑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之所以百折不挠,之所以一次次崛起,与源远流长的歷史有著无比巨大的关係。

其他的国家遇到问题,极有可能就是自诞生以来头一次遇到这类问题,需要仔细思考,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而华夏不同,华夏只需要翻开史书就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然后將歷史中的应对方法赋予以新的实施方式,结合当下国情时局就可以完美切入。

哪怕是找不到解决方法,歷史上也必然会留下失败的记载,如此一来后人就会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至少照搬是行不通的,需要新的方式,同时再將这新的方式给记载下来....

这就是所谓传承!

至於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能拿华夏的歷史过去用呢?

那自然是不能的。

不同的国情,不同的风土风俗,不同的文化,这些根源上的不同就导致了这些歷史缺少了很大程度的借鑑意义,真正拿去用的话说不定適得其反.....

大秦自商鞅起就用律法,这没有问题,当时使用商鞅所定的律法也没有问题。

可如今,百年过去了,其律法也过时了,大秦的国情也已经完全不同,律法要是不跟上的话难免起到反作用.....

就说当年,商鞅变法之时,大秦羸弱,那时候大秦还只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是比较弱的存在。

而如今,六国都被大秦灭了,天下一统,变化之大,不可以一言语之.....

一个是乱世,一个是太平盛世;

一个是一隅之地,一个是四海之滨;

这其中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能够概括的....

所以,律法的变革也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根源性的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