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陈昭借粮  [三国]我,呼风唤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皇甫嵩惊骇后退两步。

双人棺中只有一具尸体,另外一边只放着一块深黄布巾,布巾上以红漆写着两行话。

第一句话就让皇甫嵩神情大变。

【皇甫将军,一别数年,君在人间,我入黄泉,未见一面,实在可惜】

“此、此”皇甫嵩第一时间觉得这是阴谋,让其自己上手查看棺材是否有事先开启过的痕迹。

没有,棺钉完好无损。

也就是说这快带字幕版是张角下葬的时候就放入棺材里的。

可那时候在冀州的将领还是董卓!

皇甫嵩头皮发麻,提心吊胆往下看。

【请君戮吾尸,如戮大汉】

皇甫嵩的手指颤抖,不自觉后退了几步,一股寒气直冲天灵盖。

张角如何得知带兵攻破之人会是他皇甫嵩?又如何得知他会掘墓挖坟?又是如何得知陛下下令让他开棺戮尸?

一下子,皇甫嵩进退两难。

请君戮吾尸,如戮大汉。

若这张角当真有神异,那这句话到底是张角临死前放的狠话还是一个谶言?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年幼时曾被谶言“刘秀当天子”,后来也果然当上了天子,刘秀登基之后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汉章帝更是命班固写《白虎通德论》,以谶言治理天下,儒生多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把经书反称为“外学”,谶言之重可见一斑。

皇甫嵩是儒生出身,亦是自幼学习图谶之学。

“来人,将此布拿出包好,快马加鞭送回洛阳呈给陛下。”

皇甫嵩最后也做不了决定,只能将此事再反推给帝王。

一路跑死三匹快马,黄布终于入了洛阳。

汉灵帝刘宏打着哈欠,眼眶虚浮,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脂粉味。

“这个皇甫嵩昨日不是才刚传急报说已经拿下了广宗吗,今日为何又急匆匆送八百里加急过来?”

刘宏带着些许怒气向张让抱怨。

在他看来,张角死了就代表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他可以接着万事无忧享乐,谁曾想连一晚上的安稳都没有就又送来一封八百里急报。

张让眼神闪烁,口中奉承:“说不准又是一封捷报呢。”

同时决定要把张角寄来的那封信再往深处藏一藏。

原本张让去岁收到张角送过来的那封密信之后就打算立刻烧掉,可思索再三,张让还是把那封密信收了起来。

但是没有拆封,若是日后事情败露,他也能假言说自己连信封都没有打开过,不曾和黄巾贼勾结。

说话间,小黄门已经将送信的士卒带了进来。

传信兵刚一进来刘宏就捂住了鼻子,皱眉:“什么东西这么臭?”

“启禀陛下,这是皇甫将军亲笔密信。”士卒跪下,双手捧着黄布和一封帛书。

刘宏嫌弃看了一眼,给张让打了个眼色。张让立刻上前拿起帛书在刘宏面前展开。

顺便偷看。

刘宏曾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以张让赵忠为父母,对十常侍的信任非常。

刚开始看密信,刘宏还漫不经心,越看脸色神情越严肃,读到最后脸上甚至露出恐慌。

一侧也跟着看完了密信的张让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回去就把密信翻出来,他就看一眼。

刘宏又惊又怒,他恨不得将张角的尸首千刀万剐,可看着这铁证一般的谶言,却实在说不出让皇甫嵩戮尸的话。

“既然确定了张角已死。”刘宏定定神,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什么谶言,“那就再把他埋回去。”

张让眼珠转了转,凭借他这么多年对刘宏的了解,张让已经确定刘宏怕了。

待到传信的士卒拿着帝王的命令离开后,张让随意就找了个借口让小黄门替他顶班,自己一溜烟出宫回了他在宫外的宅子。

“在哪呢、在这!”

张让撅着屁股从书房暗格里掏出密信,爬起来头伸出屋门左右看了一圈,啪叽把门关上,迫不及待展开信读。

读到一半手就打起了哆嗦,读完更是手连信都攥不紧了。

张让咽了口唾沫,心中怕得要命。

张角在信中不但说了他自己的死期,还暗示了刘宏死期将近。

大汉亡不亡跟他一个阉人没什么关系,可刘宏死不死和他关系就太大了啊。

张让没怀疑刘宏活不了几年这个“预言”,东汉皇帝一个比一个死的早,三十岁都算高寿了。当今陛下前面的十一位先帝只有五人活到了三十岁,明年陛下也要到三十岁了。

说不准那天说死就死了。

可一朝天子一朝宦官,陛下驾崩那些看不惯他的士人肯定会找趁机借口杀了他。

张让焦急的在屋内踱步,眼神一厉。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反正如今张角已死,黄巾之乱差不多已经平定,那位神女陈昭又没有公开造反,他与之来往也算不得和反贼勾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