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出发前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办法,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买一百份认购证,也就能赚十万。

如果炒高的认购证要价三五百还好说,买一百份也就三五万, 最后获利能有五六万。比不上年初沪市发行的认购证收益, 但也算得上暴利了, 值得跑一趟。

可如果认购证价格炒到了九百一千, 收益和投入就持平了,要是再高一些,还要倒亏不少钱进去, 大老远跑去深市就不怎么划得来了。

再有一个, 就算认购证只炒高了几百块,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沪市人, 千里迢迢跑到深市, 一个人都不认识,去哪托关系弄认购证?

要是买不到认购证,又排不到队, 那这趟深市行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但叶薇想了许久,还是想跑这一趟。

年初看到字幕时,她正因为机械厂拖欠工资而苦恼着。

其他部门或者车间的职工不知道情况,陈玲周荣等人哪怕知道机械厂账上已经没什么钱,却仍会心存期待。

他们觉得机械厂虽然比不上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但规模又比那些街道办的小厂大不少, 上千职工关系到上千个家庭,上面肯不会让机械厂就这么破产。

所以那段时间里,他们总是把“一切都会变好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但叶薇觉得机械厂变好的概率非常渺茫,至少在领导班子不变的情况下, 它是不可能变好的。

至于机械厂不会破产?

这些年破产的国营厂难道还少吗?

机械厂在其中并不特殊,它的职工数量也不是最多的,如果不能自救,下场只有一个。

所以厂里出通知要用认购证抵工资,叶薇从孙淑兰口中得知账上连一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就开始琢磨自己的后路。

但她没有想到,厂里领导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做出的决定,会替机械厂续了一命。

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但意思差不多,如果不是厂里领导强制发放认购证给职工,如果上半年认购证价格没有疯涨,仅凭他连去年拖欠的工资都没能发放下来这一点,职工们早就闹起来了。

职工闹起来,所有厂里领导竭力隐藏的问题都会暴露,然后加速机械厂的死亡。

叶薇也是因为认购证被转移注意力的职工之一。

这几个月她忙着炒股,赚钱,买房子,没再考虑过机械厂垮了要怎么办。

直到最近机械厂假期增多,而新股上市频率不高,其他股票又不景气,她不需要频繁前往证券公司,空闲时间变多,才又琢磨起了这件事。

年初那会她穷,家庭负担又比较大,所以考虑未来时想的是要尽快找个能赚钱的工作,能继续干会计最好,实在走投无路,也想过去跟杨倩学理发,或者去饭馆端盘子。

但现在她有钱了,选择性更多,叶薇觉得自己也许能做更多尝试。

买房是其中一条,字幕说未来沪市房价会持续上涨,现在买入,以后变现渠道很多,比如拆迁,又或者高价卖出,总之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段时间她没少去看房,除了沪东那套正在办贷款的房子和商铺,她还看中了两套位于黄浦区的小区房,且都付了定金。

除了房子,商铺也在看,她想好了,等这些房子和商铺到手,除了自住的,其他的她全租出去。

现在沪市房租不便宜,老公房不提,职工自住的话租金一般也就十几二十块。

但市场化租赁价格就不便宜了,像机械厂一间二十平左右的房子,租给外人房租至少要上百块。要是地段好一些,比如位于黄浦或者静安这些区域,房租至少要翻一倍。

如果地段好面积大,功能还齐全,比如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这样的房子,至少能租到五六百,比一般的国营厂职工月工资都高。

而叶薇付了定金的这两套房正好符合要求,也就是这两套房装修好租出去,她一个月光租金就能收一千多。

以后房价涨了,房租肯定也能涨,所以叶薇觉得当包租婆也是很有钱途的。

除了囤房,她还在考虑要不要自己做生意。

但她没有做过生意,所以投资比较大的比如开饭馆、商店、服装店,她暂时都不打算考虑。这些店开起来了当然好说,可要是搞砸了,她这半年赚的钱可不够亏几次。

要是做,前期她比较倾向于自己摆摊,投入几千就能支起摊子,生意好可以慢慢做大,不好亏不了多少钱的同时也能积累经验。

可她厨艺一般,摆摊卖不了早餐或者小吃,所以叶薇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去一趟浙省的小商品市场。

但她还没行动,去深市的机会就摆在了面前。

改开后深市的服装产业发展很快,质量虽然不如内地许多国营制衣厂,但价格便宜款式新,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借着深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便利,羊城十三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服装批发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