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社收到这样的消息, 又惊又喜。
这可是天大的新闻!
刚刚高考完,就有人顶风作案,还被人揪出了小辫子, 瞧瞧这些资料,证据全在呢!
第二天。
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冒名顶替, 谁主考生做主!’的大新闻。
全国那么多考生,都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好多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看到报纸的新闻后, 愤怒了。
他们觉得自己没被学校录取,不是没考上, 还是被人冒名顶替了上学名额!
这还了得!
考生们团结起来,去了教育局,为自己讨个说法。
教育局前口是人山人海的考生!
考生闹起来了, 又成了大新闻,这事层层上递, 惊动了中央。
之后上面发出文件, 要严查高考录取通知书,确保发到各个考生的手上。但凡查出有使用手段冒名顶替的, 直接抓起来。
严审。
这事不容姑息。
全国各地被悄悄扣留的录取通知书又流动了起来,寄到了信上所写的考生的手里。
二月底, 苏皎月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三月初,杜二跟苏皎月带着办好户口迁移、粮油关系证, 去了首都。
三月底。
杜思苦才收到了二哥的回信。
二哥去了首都大学的法律系?!
杜思苦惊讶又感叹,二哥还真会挑。要知道,八十年代, 法律人才稀缺, 首都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从零构建学科体系, 主导司法改革。
可以说是法学教育的中坚力量。
想一想就让人激动。
要不是杜思苦现在的工作签了保密协议,她都想冲动一把,再回趟校园了。
77届的级的大学生啊。
二哥信中还写了,二嫂的成绩也不错,在这边的师范大学,进了中文系。
杜思苦决定下次厂里放假,就去找二哥他们。
一起聚一聚,吃顿饭。
四月中旬。
杜思苦去了首都大学,顺利的见到了二哥。
“你收到信了?”杜二笑着,带杜思苦去学校食堂。
路上碰到了同班的一位姓李的同学,他们打了招呼。
杜思苦盯着那位法律系的李同学看了一会,有些眼熟。她想起来了,那位,那位好像是未来几十年后的的某届大领导啊。
那可是是国家权利中心的大佬级人物。
首都大学法律系。
杜思苦心里默默的嘀咕,最高法院,省高院,律师事务所……
大学教授,校长……
等李同学走了。
杜思苦问杜二:“二哥,你跟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杜二随口道:“大家都是来学习的,共同进步嘛。”同学关系都还是不错的,法律系,高考分数低了可进不来。
杜思苦郑重说道:“二哥,以后毕业了也得跟同学们好好联系啊。”
这就是人脉啊。
不像她。
之前是厂里推荐上学的,她的同学比现在这77级的同学,差了不少呢。
杜思苦决定等会去学校教务处问一问,这边能不能读研究生。
杜二:“那是当然。”
这老四在想什么呢,同校,同级,同届,这以后当然不会断了联系。
人情世故这方便,杜二一向擅长。
学校食堂。
杜思苦看到了许多年纪不一的学生,年纪大的三四十的,年纪小的十七八岁的,人可真多。好多吃饭的时候都棒着书在看呢。
“杜武,这位是?”
“我妹妹。”
杜思苦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好些二哥的朋友,都是首都大学的学生。
下午。
学校没课,杜二带杜思苦去了首都师范大学,见了苏皎月。
苏皎月到了首都后,穿上校服,跟这边二十出头的学生一样年轻。
“二嫂!”
“思苦!”
苏皎月看到杜思苦也挺高兴的,在大队的时候,她干活比别人慢,又因为孩子的事焦头烂额。现在到了首都,进了大学,跟年轻人一起,她觉得自己都变得年轻了。每天的学习上课也让她觉得生活格外的充实。
这样的生活真好啊。
“二嫂,你气色瞧着好多了,”杜思苦道。
苏皎月摸了摸脸,“可能是之前吃的中药的效果。”吃了不少呢,说是调理气血的,就是苦了些。
现在在学校,中药已经停了。
苏皎月又问起杜思苦的情况,“你怎么样了?还在厂里工作吗?苦思,你有没有想过继续读书啊?”
她觉得女孩还是多读点书比较好。
杜思苦:“想过,回头我去学校问问读研究生的事。”
研究生!
苏皎月吃惊的看着杜思苦:“你大学读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