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意见  大唐从高仙芝战败到平定安史之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好综合自己所熟知的歷史来做一定客观的判断。

发挥自己的优势。

段秀实將欣赏的目光收回后对李嗣业问道:“老李,说说明日是支持主张撤退还是主张继续战?我看节度使更倾向於战。”

李嗣业有些无奈的嘆息一声:“节度使之所以恋战,皆因圣人愈发好大喜功,你也知道,节度使早些年便是不守规矩,越过了夫蒙灵察,直接向圣人奏功,才一路高升至今日之位。”

“若战败之讯传回长安,恐影响节度使在圣人心中地位。”

这里的將领都被李嗣业视为心腹,藏著掖著只会让想主意的人想法跑偏,故李嗣业不做隱瞒,如实先说出自己见解。

陌刀兵的副將孙勇看不下去了,厉声道:“他就是想著自个,也不想想弟兄们,要不是有李寧,我们恐怕早就死了。”

当时,他统领中军的陌刀兵,又同为陌刀兵,他对李寧只有敬佩之情。

段秀实看著李寧,发现李寧只是在深思,没有插话的打算,开口解释道:

“有些事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我军虽伤亡惨重,但尚有一战的实力,且大食伤亡不少,如果我军撤离,却也是带不走伤兵,节度使也正是以这一事以及解决被俘虏的弟兄为由,想要再战一场。”

这两点一提出,问题上升到了道德问题。

校尉段恆道:“节度使所言,都是昔日协同作战的弟兄,岂是说拋弃便能拋弃的?”

被道德绑架的將领眾说纷紜,有些道德水准高些,心中过不去的建议起李嗣业、段秀实支持战。

果毅都尉庞启却是不赞同:“慈不掌兵,今日我军损失惨重,再战可还有胜机?恐为鱼肉。”

李嗣业的亲卫队队长孟钧任正五品上的定远將军,他对李嗣业、段秀实建议道:“將军,要不跟大伙意见走吧。”

他的提议相对保守。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为何意!”孙勇被这些人闹麻了。

李嗣没有第一时间採纳任何意见,沉默思考。

近十名將领见状各执己见吵了起来。

吵著吵著,李嗣业、段秀实脸色越发难看,但並没有阻止。

唯有李寧没有加入吵架的行列。

而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同时不忘观察场中每个人的反应。

他清楚一点,就是这支安西军全军覆没了,也不会影响到高仙芝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代价是卸任安西节度使之位,可是回朝依然是右金吾卫大將军,掌握长安及皇城的巡逻,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呢。

如果再打,在骑兵、步兵数量皆不占优的情况下,就算唐军装备精良,可外边也留了不少甲冑,大食的统帅不会傻到不扒下那些甲冑穿戴为自己军队增添实力。

战败最后也是必然的结局。

他不知道在场的除了李嗣业与段秀实外,还有多少人能跟著高仙芝回大唐。

或者说因为自己今天的改变彻底改变歷史轨跡,所有人都回不去,包括自己死在这里都是有可能的。

考虑到此役过后,大唐与大食会和好,继续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往后再多的牺牲属於无谓、多余的。

李寧心里倾向不战,虽然撤退时还会有伤亡,总比全军载在这里好。

有时候,撤退並不是件坏事。

不过,他得確定一件事,他起身对李嗣业抱拳道:“將军,我军远征,今日遭了葛逻禄背叛,又损失惨重,恐怕没有多少將领愿再战吧,只是节度使一意孤行。”

李嗣业想了想当时的情况,没什么隱瞒点头道:“的確如此,节度使想要用胜利的战报討好圣人,本来毕思琛、程千里等將领提议退兵,但节度使翻了他们的旧帐,才获得毕思琛、程千里等人支持。”

了结始末后,李寧正了正神色:“属下有一提议,不知可行不可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