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中,高渊选定的“截车”之人自然是简雍,方法无非也是冒充郑玄这位大儒的座下弟子——
没办法,这张虎皮实在太好用,而且座下弟子也足够多,多到恐怕连郑玄自己都认不全。
直到在徐州遇到刚刚出师的孙乾,高渊果断更换了计划人选。
孙乾为郑玄弟子这层身份並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两人性情、面貌、气质都有所差距。
简雍为人放纵,不拘礼节,身上游侠风气更重。
孙乾则更重规矩,知书达礼,身上书卷气更浓,且言谈举止更令人和悦舒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这个时代是相当看重面貌长相的。
若是换成高渊这种,虽然长得也不算差,但是年龄偏小,面容稚嫩,很容易给人留下为人不可靠的印象。
“公祐可是忘记了?”
见到孙乾还是有些犹豫,高渊一把拉起他的手,二人並肩而行。
简雍也是有眼力的,当即主动与糜家的副管事交谈起来,打听雒阳的风土人情,实则给二人製造私下交谈的空间。
“当初在徐州之时,你、我以及宪和、子仲四人商议之时就曾说过,只待四月中旬,天子必然身死,如今已是应验。”
“先生料事如神,乾实为佩服。”
高渊並未理会他的恭维,执著后者的手,紧接著说道:
“公祐可还记得后面的话?”
“后面的话?”
孙乾神思恍惚,而后倏然醒悟,惊讶道:
“先生说的可是那何...”
话说一半,赶忙四下张望几眼,放低声音:
“先生后来曾言,天子归天之后,何大將军最多只有半载可活...”
“不是半载,以我所料,最多也就四个月吧。”
“可是如天子一般,先生的恩师,也曾观望过大將军的气数?”
“宪和也通读史书,难道就没有注意到?”
“注意到何事?”
“大汉开国三百余年,歷朝歷代,以外戚身份掌权之人,可没有一个善终的啊。”
高渊拍拍孙乾的手,“前汉传位十二世,后经光武中兴,至此也已传位八世。身为外戚而能的善终者,无一不是行事低调之辈。”
“前汉如高祖之吕后、霍光、董贤、王莽,后汉之马氏、竇宪、梁冀、乃至於閼氏与...耿氏,行事太过高调,完全不懂藏锋敛鍔的道理,才导致身死族灭。”
“正如今日之何进,对內勾结阉宦,对外笼络士族。大权独揽,风头过盛,如何不为朝堂那些士家大夫所忌恨?”
“宪和以为,何进这等屠狗贩肉之辈,可能敌得过朝堂那些大臣的手段?”
孙乾並不是第一次听他这样分析过。
对於高渊的推测,他是极为信服的。
之所以心有顾虑,一则是受到当下大的舆论环境影响,致使他对於外戚、阉宦的感官极差,总觉得与这等人物结交过於折损名节。
二来则是顾及师徒情分,担心郑玄对他產生不满。
只不过孙乾作为人臣,为主尽职乃是公事,师徒之情属於私事。公私分明这一点,他还是能做得到的。
料想自己最多也只是与何进会此一面,只待何进身死之后,那这中间发生的事,也必然不会再被什么人挖出来。
因此只是略微思索一会,也就答应了下来。
----------------
刘琰的师承有爭议,这里就当做设定吧,以后还会有很多有爭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