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开源(求票求追读!)  梟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陆康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迁徙州治。

扬州治所之所以安排在歷阳,是因为歷阳扼江守险,可控南北之衡,地理位置优越。

而其所处的九江郡,以及隔江相对的丹阳、吴郡平原,乃是当前整个扬州的膏腴之地,最为富庶。

有江河之利,徵收赋税以及物资调配都极为便捷。

而作为江北重镇,歷阳又能震慑江南,尤其是丹阳、会稽一带的山越,以及强族豪帅。

刘玄德甫一到任,便舍歷阳而治柴桑,实为不智之举也。

“使君为何生了如此想法?须知自光武中兴,为巩固江淮,將扬州州治由寿春迁往歷阳,已有百六十年,如何一朝得废?下官以为此举不妥。”

听了这番话语,扬州局势便已然明了。

刘备与下首的孙乾、高渊对视一眼,心下明悟。

陈温捲走府库钱粮,身后必然有人指使。同为汝南人氏,陈温自然要以袁隗马首是瞻。

吴郡四姓,陆、顾、朱、张。其余三姓还未有所接触,但是按照高渊的推测,大概率也像陈温一样,接到了袁隗的明示或者暗示。

毕竟歷史上这三家向来也是以自保家业为主。歷史可能会变,但是人性总不能也跟著改变。

还是那句话,江南水乡太过养人,养的久了,进取之心都淡了。

至於陆康,素以刚烈直諫而闻名,袁隗显然对他的性情有所了解。不至於把隔绝刘备的书信送到庐江,反被陆康上表弹劾,给自己冠上一个“私结州郡”的名声。

其实站在高渊的角度来看,袁隗对陆康有所隱瞒,並非是一件坏事。

就如同前些日在歷阳的一些作为,押送小吏入京,弹劾故刺史陈温。

一是为了向天子以及何太后诉苦,合理拖延金矿开採。

二则是敲打一番袁隗,让他知晓,自己这群人並非是任人拿捏之辈。

目的並不是重创袁隗,或者弹劾袁隗,令其在朝堂之上顏面扫地,又或是声名狼藉。

最需要的,是让雒阳局势按照原本既定路线进行下去,从而使整个雒阳的布局“平稳落地”。

袁隗需要外戚和阉宦尽数身死,同样高渊也需要。

只不过这些阴暗,显然不能告诉陆康。

同样不知內情的刘备,本就不愿与吴郡士族交恶,在了解了陆康的性情之后,也不敢据实以告。

这时候就该高渊站出来了:

“陆府君有所不知。”

高渊神情严肃,“方才府君也曾说过,如今青徐局势紊乱,黄巾復起,短期之內难以平息。”

“乱军侵袭,百姓遭灾,届时淮北关东,只恐有数十乃至百万之眾流离失所,为了躲避战乱而大举南下。”

“如今淮南江东,人口稠密,田园阡陌各有所属,难以供养外来之民。”

“看来看去,也只有彭蠡一带,水土肥沃,更兼人口稀疏。只要开垦得当,自然足以供养淮北流民。”

“原来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