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瓛和韩东的神情同时一变。
蒋瓛露出了玩味的笑容,他可太认识夏原吉了,夏原吉可是朱元璋相中的年轻才俊。
两年前夏原吉因精通《诗经》,由湖广乡荐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落第未中,洪武二十四年进入太学(即国子监),又被选入禁中书制誥。
有一次诸生或喧笑,独夏原吉危坐儼然。正好被经过的朱元璋看到,朱元璋就觉得夏原吉异於常人,有不凡之相。
於是乎,就擢夏原吉为户部主事。到了户部之后,夏原吉又因为他的才干,將户部繁琐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户部尚书郁新的看重。
现在居然有人当眾讥讽夏原吉的才能,揶揄他能教尚书,却无功名。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蒋瓛肯定也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言不惭,敢嘲笑皇帝陛下看重的人。
韩东看著杨士奇被人如此低贱,脸上瞬间就不好看了,这特么不是当眾打人脸吗?如果韩东遇见也就罢了,现在遇见了,以他和杨士奇的身份,他必然是要出头。
否则,以后还怎么立足於世间?
韩东起身对著蒋瓛一拜:“让指挥使大人见笑了,那位夏主事身旁之人,乃卑职授业先生,今日先生受辱,卑职不能坐视不理,还请指挥使大人容卑职为先生张目。”
蒋瓛抬头看著韩东,有些意外的说道:“你的授业先生?”
显然这些关於韩东的细微情报,是没有被锦衣卫调查出来的。
当然,对此蒋瓛也没有觉得是调查韩东的锦衣卫无能,居然连韩东的先生是谁都没调查出来。
毕竟锦衣卫再厉害,也是人组成的。
而且像韩东这样的小角色,即便是有了一些特別的过人之处,锦衣卫对他们的调查和了解,也只是用一些常规的调查手段採集一下相关情报。
是不可能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去面面俱到的调查,否则锦衣卫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人力和精力开支。
所以,当蒋瓛听到韩东说他的授业先生也在此地的时候,就不由意外了起来。
韩东解释道:“回指挥使大人,卑职前段时间听从家父安排拜师翰林学士解縉,解公离京归乡之前,又將卑职安排到同乡杨士奇处学习经义。故卑职亦算是杨士奇弟子。”
“今日逢授业恩师被人如此讥讽,卑职作为弟子,倘若不能为先生维护体面,何以立足於世?”
蒋瓛恍如大悟,呵呵一笑道:“原来你还是解縉的学生呀,真是人不可貌相!去吧,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可以亮出咱锦衣卫的身份,看看还有哪些宵小之辈,敢为难到咱们锦衣卫头上。”
韩东感激一拜:“谢指挥使大人!”
此刻观景台那边,那位讥讽了夏原吉和杨士奇的人,又揶揄的看著夏原吉和杨士奇,他又说道:“今日诗会,我等皆以长江为题,赋诗词一首,不知两位左道高才,可有耀眼诗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