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115元熙元年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18章 115元熙元年

新年元日,司马德宗下詔,废义熙年號,改元元熙,即日起,便为元熙元年(419年)。

建康城內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家家户户换了新的桃符,所谓桃符,即桃木纸板,上面画著神茶、鬱垒二神的画像,钉在门上,用以驱邪镇鬼。

直到唐代以后,才由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二神。

城里的热闹与刘义真无关,他如今搭乘船只,正航行在江面上。

甲板上,刘裕对谢晦感慨道:“来时顺流而下,日行二百里,如今溯流而上,日行却不过五十里,走水路往襄阳,其实速度与陆上行军无异。”

《唐六典.卷三.户部》记载:船只在载重的情况下,於黄河行舟,顺流而下者,日行一百五十里,溯流而上者,日行三十里。

於长江行舟,顺流而下者,日行百里,溯流而上者,日行四十里。

当然,这只是唐朝时的水运规定,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警如刘义真南下时,正赶上丰水期,所以能够日行二百里。

如今溯流而上,又赶上了枯水期,所以能够日行五十里。

谢晦闻言,笑道:“乘舟而行,世子能够减少將士们远征的疲劳,臣但恨没有一条水路由荆州直通长安。”

刘义真深有同感,走水路的唯一优势,就是不需要土兵们用两条腿赶路。

否则,从建康到襄阳,要走一千五百里,从襄阳到长安,又有九百六十里,合计足足二千四百六十里的路程,只怕就算赶到了长安,也是人马俱疲,没有一两个月的休整,根本缓不过来。

刘义真算了算时日,他走水路到裹阳,正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再由北岸的樊城下船,走陆路往长安,因为没有携带粮草辑重的关係,可以轻兵疾进,日行七十里,大概十四天能入长安。

全部行程合计四十四天,等到了长安,再休整半个月,大概在三月初的时候就可以东出,那个时间点,春耕也基本结束了,可以大肆徵召民夫,並不会影响关中地区的农业生產。

这也是刘义真挑在这个时间点北上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打仗也讲究不违农时,否则耽误了耕种与收穫,只会越打越穷,落得个穷兵武,自取灭亡的下场。

刘义真突然感慨道:“外患在西,在北,建康偏於东南一隅,实在难为都城。”

如果一旦关中真的有事,光是行军都要走四十四天,还有从长安传递消息的时间,以及徵召兵马、筹集粮草的时间,叠加在一起,至少要三个月,救兵才能赶到。

而且到了之后,还不能马上投入战斗。

这种情况下,只怕黄菜都凉了。

明初能够从南京发动北伐,前提是元朝政府歷经五十年的持续开凿与疏通,最终完全贯通了那条三千余里长的京杭大运河。

除非刘义真肯费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开凿一条贯通长江、黄河的大运河,否则,根本不可能由建康发动北伐。

杨广能在五六年內开通运河,是有杨坚开创盛世为基础,如今的东晋,未来的刘宋,可都没有这样的家底。

因此,刘裕、刘义真父子但凡还有进取心,在未来定都时,就不可能选在建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