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以偿的打破纪录。
甚至距离《大叔》还很遥远。
3.8亿就进入疲软期,一跌再跌,明眼人都知道破4亿没问题,但也就是4亿出头点票房了。
总的来说,这一期票房还是很牛的。
《大叔》5.5亿,《建国大业》4亿,《风声》在《建国大业》的衝击下也拿下了两个亿票房。
最开心的莫过於上影了。
三部电影,中影只参与了《建国大业》的投资,而上影这次却是三部都有参与。
贏麻了。
第18届金鸡奖揭晓,《集结號》、《梅兰芳》获大奖,蒋文丽、周讯並列影后。
內地颁奖始终走不出“双黄蛋”模式。
隨之而来的釜山电影节上,蒋文丽处女作《我们天上见》获观眾票选大奖。
华宜开始让財经、股市与娱乐业结合在一起,上市后股票上涨一倍以上,王忠军、王忠磊、张纪忠、冯晓刚、黄小明都成了亿万级的富翁。
不过,这时他们的財富还是纸面財富,也算是迴光返照,离死不远了。
这个月最大、最豪华的演出是鸟巢版《图兰朵》,导演是张亦谋,团队是奥运团队,投资近1.5亿。
月底,何坪的《麦田》搞了场盛大首映礼。
陈景免不了跑一趟,內娱就是由一个一个小圈子组成的,基本就这些事儿,今儿你给我捧场,明儿我给你捧场。
田状状跟何坪是髮小,两人也约好了一起扑街。
陈景自然也被田状状喊上,带著得意门生支持老友,顺便装装逼,快哉快哉。
现场很热闹,做为电影世家出身,同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何坪,人脉这块还是没问题的。
可惜,继田状状的《狼灾记》口碑票房双扑街后,何坪也即將步入后尘。
看著这些曾经辉煌的第五代导演们相继扑街,陈景不禁有些唏嘘。
作为80年代文学热、寻根热、反思热的遗腹子,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而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实,第五代指代著相对统一的创作群体、美学旗帜与作品序列,特点是富含主观性、象徵性与寓意性。
他们开始时是那样风光无限。
登堂入室后,不仅迅速成为歷代华夏导演的最高峰,更是一举引发世界影坛的关注。
从1983年张军招的《一个和八个》算起,他们於破旧立新的变革大潮中横空出世,又在去旧迎新的市场转轨中湮没无闻。
这批文艺先锋队在渐行渐远的同时,也迎来巨大的分化。
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心灰意冷,有人故调重弹,有人匿跡销声。
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上半场是幸运的,隨著艺术大奖与举世认知被彪炳史册。
只是下半场却在嘈杂混乱又日益极化的信息环境中莫衷一是。
不少戴著有色眼镜的观眾,常常有样学样地打量他们。
如“冯晓刚就只会逗乐”,“张亦谋被资本与流量裹挟”,“陈愷歌用后面的作品证明了《霸王別姬》不是他拍的”。
言下之意,仿佛他们这批导演在华夏的电影產业崛起后,不是变节了就是墮落了。
这种对“第五代出品”的低估值,使得他们新作风评屡在烂片和神作之间摇摆。
后来的各种“平反”事件,更是將这点无限放大。
最经典的当属《一九四二》。
小钢炮这部蒙尘已久的旧作,豆瓣评分长期定格在6.1。
十年之后,意识到自己在时代车轮前的渺小后,新老观影者们把《一九四二》的豆瓣评分提到了8.1。
这部电影绝不是唯一被误判的良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