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课间,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嬉笑打闹。然后便见到语文老师老王头心急火燎地跑进教室。
“未央,来一趟办公室!”
杜未央连忙放下笔,不知道什么情况,正感到莫名其妙。仔细打量老师,却见他虽然有点焦急,但脸上带著满满的笑意。
所以,有什么好事?
肯定不是回信!
国內期刊杂誌数量是有限的。具体到文学类,再刨去那些没什么销量,或者任务性质的地方期刊,主流的並不多。
经过二次大范围投递,杜未央的“跑马圈地行动”基本已完成。
目前,稳定每期投递,关係深厚的杂誌,包括萌芽內有3家。毕竟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保持关係,定期投递的4家,不定期刷存在感的6家。
次数多了,他取件时间都规范化了。起码镇上邮政的大哥都是熟人。
对於收信,老王头已经麻木了才对。
“快点来!”老王头招了招手。
杜未央和老王头一起走去办公室。
路上,老王头不停的打量杜未央,还伸手帮他抚了抚衣服,正了正脖领。
额?杜未央更纳闷了。
“今天有城里来的记者,说是县电视台的,要给你做个採访。”
“一会儿见到了人家要有礼貌,喊老师好,人家要是问你啥正常回就行。”
“记住不要乱说话,尤其不要说学校不好的地方。”
“还有……”
老王头带著杜未央往校长室走,一路上机关枪一样嘱咐个不停。
杜未央连连点头,紧张倒是不紧张,觉得新奇。
毕竟上一世庸庸碌碌,他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这算是混成地方名人了,以后深耕本地,保底能当个地標。
不过,零几年的县城电视台,现在每天除了各种神药就是食品,全是吃的。
至於新闻,每天播的就那鸡毛蒜皮的事,几乎全是县里领导去这里慰问,去那里指导。
这是真没啥可播啊!连我都能上新闻了!看来,未来有保底了。哪天落魄了,学学大冰啊,没事旅旅游、出出书。
杜未央一边听老王头絮叨,一边心里感慨。
眼看快到办公室外了,就看到孙英新老师拿透明塑料包,里面装著绿白色不明物体,麻溜的跑过来拦住两人。
杜未央看著挺眼熟,拆开一看,这不是丑的一批的校服吗?
又贵又肥又难看,唯一的优点大概是耐脏。
他的校服从发下来就在家里压箱底。
孙老师火急火燎的帮他把衣服换上,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头髮。
然后领著一块进办公室。
其他老师已经提前备课去了。屋里只有校长在陪著一男一女说话。
男的明显是摄影师,摄像机都已经搭架好了,正在调试。
见杜未央到了,校长介绍了句“两位领导,这就是我校学生杜未央。”
女记者冲未央点点头,朝摄影师看了眼,眼神交匯,摄影师回了一个妥当的意思。
女记者直接说道:“我们开始吧”。
杜未央只觉得效率快的有点懵。
校长连忙开口问道:“领导,要不要做点准备,写个发言稿什么的?”
“不用,就问几句话。”
“到时候再录个上课的视频。”
话说到这里,杜未央也没什么新奇劲了。对著镜头说两句话,乾巴巴能有什么看头?
“准备好”眼镜女记者又提醒了杜未央一句。然后点头一下可以开始。
“大家好,这里是琅坊电视台《青春风采》栏目......“
然后直接把话筒递向杜未央说道“自我介绍一下。”
杜未央瞬间就明白了,估计后期会剪掉不少镜头,这要么是应付事,要么是不放心他啊。
不过杜未央也不在意。
他坐正身体,嘴角噙著一点笑意,“我叫杜未央,今年七岁了,家住广阳区大长亭村,是长亭村小学的学生……”
“多亏了老师们的培养教导……”
“长大后报效祖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