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靠山屯的人来说,稿费绝对是个新鲜的字眼。
要知道,过去的很多年,发表文章是没有稿费的,直到1977年,国家才恢復稿费制度,哪一年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並恢復了稿费制度。
村里人对这种东西也从来不重视,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更不要说投稿赚稿费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收不到足够的稿件,《劳动报》就成了编辑们的『自留地』,但是因为这些人脱离群眾,写得东西空洞没有吸引力,致使报纸在当地几乎没什么人关注,只是迫於县革委会的硬性要求,才按时订阅。
而如今,杨丽成为了靠山屯第一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这確实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二十七块,这么多钱啊!”
“这都快赶上咱们两个月的收入了。”
“杨丽可真牛气啊……”
一时间,屋里的眾人简直炸了锅一般。
他们对文章上报的事情兴趣不大,但看到杨丽能挣到这么多的稿费,確实感到非常的羡慕。
“杨丽,恭喜你啊。”队长刘国忠一脸的讚许,隨即说道:“不愧是咱们村的宣传员,我当初就看出你有这方面的能力,果然没让我失望!”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多亏了刘队长的安排,和大家对我的支持。”
“这都是应该的事情,咱们大队一直都很团结的。”刘国忠笑著说道。
“为了表示感谢,我看这样好了,这次我从稿费里面拿出十块钱,给大家买和瓜子吃,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
杨丽虽然性格上有些老实,但情商还是不低的,她也明白,既然稿费已经公开,那多多少少都要给眾人一些甜头,避免招人妒忌。
况且杨丽当初就没想到会有稿费,她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员这个工作,所以这根本就是意外之財。
“太好了!”
“大家谢谢杨丽!”
一时间,屋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满面笑容,一片欢快的气氛。
“这是样刊,我的文章是写咱们屯子里的事情的,您看看。”
杨丽抽出另外一封信里装著的报纸后,大致看了一眼,然后递给了刘国忠。
“写咱们村子的?”
“是啊。”
“我看看,在哪儿呢?”
“在头版……”杨丽用手指了指报纸最显眼的位置,对刘国忠说道。
之前杨丽要投稿的时候,曾经想要给刘国忠看看文章。
但刘国忠似乎没什么兴趣,藉口活忙,让她自行投稿后就离开了。
至於刘国忠对杨丽投稿態度冷淡,也是因为过去的一些老印象。
古人讲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况且早几年的时候,读书人都成了臭老九,大量下乡的知青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整天就会整些酸文臭词,这让刘国忠很不待见。
这次村里设立这个宣传员的岗位,是因为何庆东送了东西,而且杨丽参加了高考,他有意討好而已。
反正村里好几个吃閒饭的,也不差她一个。
但没想到杨丽写的文章居然还真的发表了,这多少出乎刘国忠的意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