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家都是认识的。
然后,在今日配送菜品的过程中,营养师阿姨和司机大叔都热切的从身后摸出了《哈利·波特与哲学石》,他们‘讨好’的向薇薇安表示,想要从伊莎贝拉那儿收获一个签名。
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很喜欢hp。
当时,薇薇安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种行为有些不妥。
但,人家在你面前望着你诶,这你怎么好拒绝呢?
于是乎,为了生命安全,伊莎贝拉便满足了他们。
接着,当晚,噩梦便出现了。
不知道是不是食品公司的人泄露了消息,还是别人瞧见了伊莎贝拉给他们签名,总之,六点一过,伊莎贝拉她们便接到了很多的电话。
不是长期合作的保洁公司来电询问她们家是否需要上门服务;
就是绿植承揽公司里的园艺师关心她们家的观赏植物是否需要修剪;
不是曾经的同学、曾经的朋友打来电话想要来家做客;
就是她们的家庭医生主动来电表示——
最近伦敦的气候有些异常,让她们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爆炸啦!!!
虽然以上交流中并未出现和hp有关的话语,但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量关心其实也算是骚扰了,所以,当连续不断的问候出现后,三人顿时就知道这日子没法过了。
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
因此当晚,她们便随便整理了些衣物,关上家里的水电气,逃难似的跑到利维斯登了。
这个时候,就真的只能靠资本保命了!
而在等驻组的克里斯·哥伦布听完了她们的遭遇后……
“啪——”
他笑盈盈的两手一拍,做了个请的动作。
接着,伊莎贝拉便在剧组的宿舍区瞧见了一堆熟悉的身影。
“damn——”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伊莎贝拉呆住啦~~~
丹尼尔、鲁伯特、邦妮、少爷等人都在组里。
并且都是拖家带口。
“因为家里真待不下去了。”
丹尼尔的老妈苦笑道:“太热情了……他们真的是太热情了……”
“伊莎~再和你打完电话后我家的电话就炸了~”
鲁伯特一脸无奈的靠在座椅上,“你能想象吗?国际汽联都有人找我爸问消息了。”
“他们想要知道电影上映的信息,想要知道什么时候去到他们国家,想要知道我们会不会跑路演,不会的话能给签名照吗?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喜欢harry——pppppotter~~~”
在很多大陆人的记忆里,hp是在电影上映后才成为全球ip的,但实际上,这是认知上的偏差,因为在电影立项时,2000年前,hp的全球销量就已经突破1.1亿册了。
当时罗琳只发了三部,平均一本书的销量是3000万+。
去年,电影正式开机时,hp的全球销量更是来到了1.3亿册,这其中固然有《火焰杯》的发布,但同时《魔法石》的销量也一直再涨,按单部算,它甚至已经攀到全球第六了。
总销榜的第六名。
hp不是西方世界里的《星球大战》,而是《西游记》。
若是不然,未来,《霍格沃茨之遗》那种罐头游戏也不可能卖到三千万份。
当hp的粉丝遍布全球时,电影开拍前,他们或许还能控制情绪,因为当时华纳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宣发,但电影真的要上映了?那想要窥视更多的家伙们是真有可能整出各种活的。
因此,伊莎贝拉她们能做的就是……
拥抱变化。
咳,这句话真的是个巨大的回旋镖。
去年伊莎贝拉还让老姐拥抱变化呢,今年她自己就要拥抱了,这真的是……
唉!
不过,既然大家的遭遇都一样,那伊莎贝拉便不再cos成龙,直呼倒霉倒霉倒霉了。
在组里住下……
嗯,《魔法石》杀青后,《密室》便直接建组了,只不过没有正式开机而已。
克里斯·哥伦布虽然和j.k.罗琳有矛盾,但人家在做电影时是真的劳模,并且,他也是真的尊重原著,大卫·叶茨和他一比那真的是甲级战犯。
而当电影主创不堪其扰的躲进华纳驻地后,外界的纷扰也就影响不到他们了,因为他们可以用‘工作’堵上所有的询问嘛,但他们的‘逃避’并不会影响粉丝们的热情,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找不到他们的,所以,该议论的还是要议论咯?该疯狂的……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啦~
首映礼结束后的第二天,英国境内所有媒体都在讨论hp。
这是华纳告知‘驻组’人员的消息。
第三天,电影还没上映呢,英国境内各家影院的周边销量就已经涨了17%。
是销售数量涨,不是销售额涨。
增长级别甚至是按m算的,百万。
就他妈离谱。
第四天,沉寂许久的可口可乐跟着东风,推出了刻画着hp图案的可乐。
虽然这玩意就是换皮,但依旧是上市一天便开始补货了。
在等时间来到8号9号,英国境内的所有影院门口那都挂起了hp的彩旗。
因为10号和11号,华纳会在英国全境的所有影院里举办预映。
这算是英国娱乐业的传统吧。
在过去,但凡有排练久、投资高的戏剧准备公演时,剧院都会在正式上演前搞个预演。
其目的有两个:
一是通过预演的方式查缺补漏,调整内容,调整宣发。
二是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让某某戏剧即将上映的消息传播出去。
例如,某某戏剧真好看啊,它将在下周正式上演,大家一定要去啊。
就这样。
这种口口相传的手段,是消息闭塞时期最好的宣传手法,电影出现后,这种戏剧上的好用手法也就被电影继承下来了,当然,时间来到电视时代后,这种手段其实已经过时了。
但,人总是怀旧的嘛。
并且,这种套路,在以前那都是费雯·丽那种大明星才配用的。
因为胶片拷贝很烧钱的,你扛不起票房那是没法大规模预映的。
so……
当下,又有什么电影比hp更能配得上这个殊荣的呢?
11月10日,《哲学石》在英国491家影院的1137块银幕上进行了预映。
早上十点开始,晚上十点结束,12个小时的时间扫出了360万英镑的票房。
英国影史第一!
第二名是1999年的《魅影危机》,sw。
翌日,11号,虽然这天的预映票房出现了回落,12个小时只刷出了310万英镑。
但,预映两天砍下670万英镑的数据也还是英国的影史第一!
第二名是2000年的《玩具总动员2》。
嗯,英国人的口味是有些复杂的,这边的票房记录并不统一。
可这并不重要。
因为即斩旧日,又灭新朝的事实让英国上下直接就炸了!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英国的戏剧文化便走向了衰落。
即便英国文化也借着电影的东风走向了世界,莎翁小说被各路导演拍了一部又一部,但对全球娱乐行业影响最深的,其实还是美国的快餐故事。
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
是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
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铁达尼号》!
是迪士尼的那些动画电影!
英国在丢掉世界霸权后,娱乐领地也被美国占领了!
当西区最卖座的戏剧从《哈姆雷特》变成《狮子王》后,他们的脸其实已经丢完了!
而现在呢?
全部回来了——
【《harry potter》让英国重新占领了流行文化的高地!】
【《philosophy's》的大爆是英国文艺界的历史性胜利!】
bbc当天晚上就大书特书了。
虽然《哲学石》是英美合拍片,且制作团队的幕后人员来自美国。
但甭管是英国还是美国,此刻都不在意。
工业衰落是英国自己都承认的事情,这不是一部电影一部文学作品能够改变的,所以,只要hp传播的是英国的文化,且是全英班底,那就是他们在新的交锋中取得了一场胜利。
美国想的则是hp是美国的项目,所有的票房都会返回美国,报账纳税。
不管英国怎么喊,他们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既然一个要面子,一个分里子,并把事情捋清了……
那全球最大的两个噪音制造者便同时嚎了起来!
英美这对共轭父子的家伙那是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赢了!
在当铺天盖地的宣发遍布全球后……
就算你住在火星,你都能知道hp把sw扬了!
而hp把sw扬了???
“mfxxk!harry potter这么好看的吗?”
大人们都惊了。
“mom!dad!我要去看harry potter!”
孩子们发出了最质朴的声音。
在人们的诧异和惊叹中,时间,也来到了2001年的11月16日。
这天,hp在英美正式上映。
接着,短短三天,《哲学石》便在英伦三岛砍下了960万英镑的票房。
加上之前预映的670万,首周票房直接就来到了1630万英镑。
约2330万美元。
北美那边,首日,《魔法石》便在美加两地轰下了3230万美金的票房。
翌日票房逆势上扬,报收3350万美元。
三日再刷2450万,首周共收9030万。
三天时间,英美两地共收1.13亿——
美金!
备注:1英国的首周票房的确计算预映的,只要是有预映的电影首周票房就不是传统的首周末三天,而是加上预映的五天。然后,因为有预映的电影在票房计算上有着时间上的优势,所以在进行票房对比时,英国人他们自己会把票房脱水的,就比如说a电影有预映,b电影没预映,那么在一张表里时,制表方是要把a电影的脱水数据标注出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英国没有预映的电影一般都不配和有预映的在一块,因为有预映的可能会扑,但没预映的大部分都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