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我我?  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1章 我……我?

12月5日,哥伦布告诉伊莎贝拉,剧本可以买了。

12月10日,版权交易正式达成。

一份合同之所以会签上五天,那不是细则条款有问题,双方在扯皮。

主价码都敲定了,就25万,奋进想拉扯那也没有空间。

而是买方,也就是伊莎贝拉的老妈薇薇安,不想直接买。

薇薇安以伊莎贝拉的名义注册了一家私人有限公司,也就是lipany。

然后以它的名义,和奋进进行了交易。

这么做后,《阳光小美女》的原始版权依旧属于伊莎贝拉,但,甭管这个项目未来如何开发,是卖剧本还是自己做,在法律上都属于投资收益。

而英国法律里,未成年人的投资收入,那是不用纳入信托账户滴。

说再通俗点,那就是绕个圈子,避开监管。

由于这么做后,伊莎贝拉在用钱时能够收获宽松,因此她便欣然接受了,然后,她在感谢老妈考虑周到的同时还给公司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海狸鼠。

coypu。

经典来之不易,伊莎贝拉可不会主动切割啊。

笑~

随着剧本的获得,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那便是署名。

好莱坞里的剧本署名是分的非常细的,例如‘novel by’指的就是‘小说作者’,当这个标注出现后,那便意味着你看到的电影是从小说改编来的。

除此之外,剧本署名还有‘story by’‘screenplay by’‘written by’这三种。

‘story by’指的是提出核心故事的人。

就是写出故事大纲的人。

‘screenplay by’指的是写剧本的人。

就是把三千字大纲变成一百页剧本的人,放在小说里就是写正文。

可如果写大纲的人和写正文的人是同一个人,那么‘written by’就登场了。

它在好莱坞里特指‘创意’‘写作’二合一。

按照《世界好声音》目前的分工看,伊莎贝拉是‘story by’,凯瑟琳是‘screenplay by’,而教导写作的哥伦布……虽然他一字没写,但把控了全程,所以算‘written by’。

可哥伦布不想挂名。

主动放弃了‘written by’的署名。

因为他和《阳光小美女》的原作者有矛盾嘛。

这事大家都知道,所以能理解,也不强求。但,在此同时,原作者,也就是《阳光小美女》的编剧迈克尔·阿恩特,他也要求伊莎贝拉把自己的名字从‘written by’上去掉。

“what?”

“why?”

这个需求听得伊莎贝拉一脸懵逼。

她不理解迈克尔·阿恩特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在我们正式达成交易前,他便已经得知,买本子的人其实是克里斯。”

亲自跑到伦敦来签合同的帕特里克看了眼哥伦布,小声道:“他接受不了这个交易,觉得自己会遭遇侮辱,因为你们把故事从美国改到了英国……”

哥伦布笑了。

伊莎贝拉则是摇了摇头。

她也听明白了其中道道。

迈克尔·阿恩特和克里斯·哥伦布的确没有正面冲突过,但,就像伊莎贝拉前些天主动的表明立场一样,当你的入圈领路人有着自己的阵营时,除非你们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不然你身上的阵营烙印是很难更换的。

所以,当迈克尔·阿恩特得知,自己的项目可能会变成仇家的作品,并且,仇家还把自己的故事改的面目全非后……文人不说都有傲骨吧,反正他们是有傲气的。

你都把我的故事拆了!

就留了个核儿!

那这样我还挂什么名啊?

我挂你m呢!

m-fxxk!

so……

“那现在是什么情况?”

伊莎贝拉能够理解迈克尔·阿恩特的想法,但同时她也有些迷茫——

“这个本子上就挂我姐和我的名?”

伊莎贝拉觉得这种安排有些不妥。

虽然大伙都觉得她很聪明,赫敏·格兰杰也是聪慧人设,但十一岁的年纪写剧本?

这个是不是有些过于扯淡啊?

可哥伦布觉得没啥问题。

“伊莎,在好莱坞里,买剧本消署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哥伦布道:“只要大家签的是买断协议,那原始作者的名字就是可以被剔除的。”

“尤其是当原始作者主动要求除名时,只要我们合同上写明了,那未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是有理的一方,且舆论是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的。”

哥伦布知道伊莎贝拉在担心什么。

于是,在讲述行业现象的同时,他还坦诚道:“伊莎,现在这个故事是我看着你写的,所以你就不用胡思乱想了,圈子里是不会有疑惑的。”

“并且,说句不好听的,伊莎,当你已经把原有剧本改的只剩下公路片的内核时,就算我们不买版权,这个本子发出去了别人也不会说我们是抄袭的。”

“而我之所以会让你在不涉及抄袭的情况下去买版权,那是因为我想避免不必要的外界争论,因为我们的确看过了迈克尔·阿恩特的剧本,这个是事实。”

没错——

如果从鉴定抄袭的法律角度看问题,当下,就算伊莎贝拉不买《阳光》的版权,她也能做《好声音》,因为在创作时,伊莎贝拉借鉴的只有《阳光》的骨架。

又或者说是公路片的类型骨架。

这种东西是不受版权保护的。

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

你的行为不违法不代表你的行为就道德。

当《好声音》的确是对着《阳光》改出来的后,买个版权便能避免外界的所有闲话,就比如说,如果电影做成了,迈克尔·阿恩特跳出来说——“啊!你们是抄袭!因为你们看过我的本子!”那这不就是无事惹得一身骚吗?

哥伦布已经在圈子里混了几十年了,乱七八糟的事儿见得不要太多,当他能够诚恳的表示,赫敏·格兰杰不能参加选美比赛后,他的屁股其实已经歪到伊莎贝拉这边来了。

在当剧本的每日变化乃是他亲眼所见时……

原作者想去署名就去署名呗。

如果外界有疑惑,那就让他们去和华纳、斯皮尔伯格说去吧!

哥伦布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伊莎贝拉也就放心了。

当然……

“okay,导演,如果出事了你要负全责哦~”

事还没开始干呢,伊莎贝拉便开始分锅了。

她把又黑又重的大锅扣到了哥伦布的身上,同时还拍了两下,‘邦邦邦’的声音十分悦耳,嗯,全是责任啊!同时还瞅了两眼哥伦布,不动如山的架势真的是个背锅的好材料啊!

由于哥伦布知道伊莎贝拉平日里喜欢说笑,所以分锅这事在他的眼里没啥大不了的,不仅如此,他还拉下了脸,配合的生起了气,让其快滚。

痛快的应了一声,接着伊莎贝拉便啪叽啪叽的溜溜球了。

充满活力的身影瞧得哥伦布眉眼带笑,也让奋进的合伙人帕特里克有些感慨。

“这真是个可爱的女孩。”

“嗯,是挺可爱的。”哥伦布点头赞同。

但下一秒,他又斜了帕特里克一眼,“可再可爱,你们也签不下。”

“……”

帕特里克面庞一僵。

有些无奈。

哥伦布说的是实话。

hp最少会拍七部,这种项目的女一不需要经纪公司帮找项目的。

又或者说,当这种超人气ip的主演能自己写本子时……

只要伊莎贝拉能成功一次,经纪公司想签她就得给她交钱了。

是的,好莱坞的经纪约有两种。

一种,是大众合约,圈内从业人员和经纪公司签约,经纪公司帮其找项目然后拿分成。

另一种,则是caa每年给斯皮尔伯格公司分红。

嗯,斯皮尔伯格早期的经纪约在caa,现在没签了,然后,caa得给他钱。

至于理由?

‘我往那一坐,就是圈子里的最大资源。’

‘你们见不到的人我能见,你们谈不了的项目我能谈,所以,你们凭什么抽我的成?’

“……”

根据笑容守恒定律,当一部分人能微笑的面对生活时,另一部分,那是肯定会对现有生活不满的,而现在,对生活不爽的人就有华纳兄弟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巴里·梅耶。

缘由也简单,随着01年12月19日的到来,好莱坞今年的最后一部大片也和世人见面了。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则叫《指环王》。

《指环王》的成功懂的都懂,无需多言。

并且,在未来,这部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华纳产出的经典,中土世界那可是能和魔法纪元、dc宇宙割据中原的存在,但,这只是大众印象。

对于华纳,尤其是当下的华纳来说,《指环王》的成功是它们的耻辱。

因为当年,彼得·杰克逊在筹备《指环王》时,他就找过华纳拉投资,然后被拒了。

若不是华纳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新线觉得项目不错,出资投了。

那中土世界最后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并且,当年,正式拒绝彼得·杰克逊的人就是巴里·梅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剧情一出现,对于巴里·梅耶来说,自己的脸,那真的是被彼得·杰克逊和新线打的啪啪作响。

不过,说句大实话,前者的成功对于巴里·梅耶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人都会犯错,在一个项目上看走眼了这很正常,但新线的成功落在巴里·梅耶的眼里就是致命的威胁了,因为新线其实不算是华纳的公司,而是特德·特纳的公司。

特德·特纳是美国的电视大亨,tnt、cnn都是他创办的,当他在电视领域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他便不满足单一领域里的成功了,于是,从90年开始,他便想要进军电影业。

当时,他甚至对环球影业的母公司美国音乐和派拉蒙同时开出了报价,提起收购,是这两家不卖,他这才把目光挪到了新线影业的身上,并在93年将其纳入怀中。

如果不是96年,时代华纳和特纳广播电视网突然合并了。

新线也不会成为华纳的子公司。

可就算是这样,华纳也管不到新线,这不仅是因为‘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更是因为时代华纳和特纳广播的合并是以换股的方式进行的,特德·特纳并没有离场。

说简单点,那就是两家公司财报合并了,业务版图变大了,但管公司的人还是那些人。

这种情形在巨头合并中属于常态,两个巨头合并之后立刻换人那是肯定会对现有业务造成影响的,管理层的更迭,权力的交接,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然后……

这个过程肯定是不平静的。

在合并时,特德·特纳便希望自己的人能潜移默化的吞掉公司,华纳这边也是一样,不过,老华纳,也就是时代华纳,它内部是分为两派的。

一派是时代集团的人,另一派则是华纳集团的人,前者是专门搞出版的,后者则是原华纳集团里绝对控股股东史蒂夫·罗斯的家族,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掌权。

就……

这个关系挺麻的。

不过这不重要,巨头们的争斗其实也没有高级到哪里去。把自有业务做好,竭尽全力的拉拢集团里的小股东,在下次股东大会时提请换人,便是最常见的操作。

而这个交锋在当下的具体体现便是老华纳罗斯家族推的华纳董事长巴里·梅耶被广播网那边的特德·特纳推的新线董事长罗伯特·谢伊胖揍了。

并且,《指环王》还是特德·特纳今年朝着华纳轰出的第二拳。

至于第一拳是啥?

那是暑假上映的《尖峰时刻2》。

“okay,我知道。”

“您放心,明年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yeah~yeah~yeah~我知道《指环王》是三部连拍,按照这种势头,明年后年新线的业绩一定会不错,但,harry potter有七部!”

“是的,我已经和大卫·海曼聊过了,他是肯定会做七部的!j.k.罗琳也会写七部,并且,后三部一定会在那些孩子们成年之前写完的!”

“是,您说的对,harry potter是我们的保底项目,我们不能仅靠它生活,所以《黑客帝国2、3》我们已经在制作了,对,他们是套拍。然后我们还拿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的发行权,明年年初詹姆斯就会拍摄《终结者3》。”

“好,我明白,我一定不会让特德·特纳把手伸进华纳!”

随着电话的挂断……

巴里·梅耶也终于松了口气。

一摸脑门,细密的汗珠让他很是无奈。

在普罗大众的眼里,他可能是风光无限的好莱坞玩家,可实际上呢?真正掌控世界巨头的不都是背后的各大股东吗?他们只是站在台前的舵手而已!

至于说什么根据公司法,股东不能直接干预公司的运营?

这么说吧,沃伦·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甚至没达到百分之十的标准线,但,全世界,谁不知道可口可乐的管理层全听他的呢?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

能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指着股东鼻子破口大骂的家伙全世界都没几个,身为管理层,你不想理会支持者的命令?ok,人家能把你换掉。

不听?

就滚。

so,失误了就认错咯,被骂一顿总好过被直接解雇吧?

而在看完了华纳未来两年的计划表后,巴里·梅耶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

虽然他刚刚向支持自己的罗斯家族表示,未来的华纳有着非常多的优秀电影,但甭管是《黑客帝国》还是《终结者》,明年都上映不了。

唯一能期待的,只有《哈利·波特与密室》。

按照《魔法石》的当下走势看,《密室》的票房肯定是能让人安心滴。

但……

《密室》能怼掉的,就只有明年的《指环王2》啊!

然后其他的呢?

不管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