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单纯出于对敌人战列舰炮击的恐惧,就无原则地一退再退,那就没有尽头了,退到哪里才算结束?总不能敌人战列舰能轰到的港口城市,就全部放弃吧?
但只是争取拖时间、放弃一个小港口,后续第二个港口就能装好足以威胁战列舰的岸防炮,让敌人的攻势到此为止,那么战术上的放弃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考虑到奥斯坦德是之前比利金陆军全军覆没的地方,哪怕这地方对于德军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饺子馅早就吃光消化光了。
但对于布列颠尼亚来说,这个地方是非不惜代价夺回不可的,因为他们已经为这个目标损失了四艘前无畏舰和一堆辅助舰艇了,再拿不下奥斯坦德,皇家海军的面子就彻底没了。
光指望之前“重创希佩尔四艘战巡”的宣传,是不足以支撑其“赢学”宣传的,
因为布国国内也会有人说“战报可以骗人,但战线不会骗人”。必须在战线层面拿到决定性的变化,证明“布军重新把旗帜插到了奥斯坦德城头”,布国的战争宣传部门才能压住国内的汹汹声浪。
基于奥斯坦德城对双方后续的意义差别巨大,一方很想要一方没那么想要。对德军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给敌人充分放血后再放弃,好好积蓄力量。
“原来是这样,那我理解了,我会带领师属侦察连全力以赴的!”鲁路修领受了任务,回到自己的新部队。
凭借奥斯坦德城的防御力,撑住三到五天还是没问题的。
(注:上图为预期奥斯坦德被放弃后,双方在北海沿岸的控制区变化图)
……
几分钟后,鲁路修就回到了师属侦查连的连部,也见到了自己的新下属们。
说是新下属,其实不少都是老熟人,只不过之前人家的军衔比他还高。
谁让鲁路修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从下士升到上尉,堪称火箭蹿升,以至于原先的领导一个个都变成了自己的下属。
这些下属军官中,最容易不服的,就是之前已经接替受了重伤的安德里上尉、代理了一周连长职责的原副连长、巴拉克中尉了。
巴拉克中尉都一度以为自己会直接火线晋升上尉、当上侦查连的正牌连长。
他也觉得侦查连的弟兄们,在尼奥波特守城战中确实一直浴血奋战,不管有没有功劳,但肯定是有苦劳的,挑一部分表现好的军官晋升也是应该的。
但最终,他倒是等来了中尉升上尉的军衔晋升,但职务居然没动,还是让他当副连长,反而把鲁路修空降过来当连长了。
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一个连居然配了两个上尉、而且正副连长都是上尉!
好在鲁路修来之前,已经有领导找他私下谈过话,说“师属侦查连本来就是加强连,别的连都只有240多人的编制,师属侦查连满编能有400人,配两个上尉不过分”,巴拉克上尉才忍了。
巴拉克上尉都搞定了,其他级别更低、但之前比鲁路修高的人,也就更无话可说了。
鲁路修把手下军官都聚起来、诚恳地谈了谈,进一步混熟脸。
副连长巴拉克是熟人了,另外还有五个排长,分别是中尉或少尉军衔。
其中四个排长都是骑兵侦查连原本的军官,鲁路修不怎么熟,但他看到了自己原先在集团军直属通讯营时的老同事、施魏因斯泰格和克洛泽。
施魏因斯泰格也升了一级,现在是少尉,正式担任第5排的排长。克洛泽则是军士长,负责连部的警卫。
为了照顾鲁路修、让他能更快掌握部队,上面也是煞费苦心,把他之前带惯了的集团军直属通讯营的架线排,也火线合并到了第12师侦查连里。
因为火线补充人员很不容易,原本满编四百人的加强骑兵连,实际上现在连二百人都不剩了。把通讯营架线排也编进去,也勉强够二百人。
至于集团军通讯营缺编的人,就从后方再招新兵培训补足好了,最多略微调几个基层军官、士官过去当骨干。
至此,鲁路修十天前刚穿越时见到的那些战友,终于无一例外都成了他的手下(在后方养伤的安德里上尉除外)
……
ps:新书求评论,求追更,求收藏,求票。
换地图过渡章节,需要交代一下形势,以及主角的具体人事调动,别嫌水。
今天下午的第二更就会开始整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