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目标伊普尔,出击!
动员讲话全部结束后,就轮到给士兵们全部配发新装备、熟悉新编制和新战术了。
作为集团军司令的公爵殿下,以及两位师长,肯定没那么多闲工夫,所以讲完话后就走了。剩下的活儿由两位少校营长和鲁路修这个上尉副营长操办。
因为留给后方的时间太仓促,图林根和卡尔斯鲁厄的兵工厂也做不到给两个营总计2200名士兵都配上新武器,所以两个营在配发装备时,做不到完全按鲁路修设计的编制来。一部分士兵只能继续用老式枪械再凑合凑合。
有限的装备,肯定也会有倾斜,优先配给鲁路修所在的第一突击营,尤其是确保鲁路修自己直接带领的那个连队满配。剩下的再给第二突击营。
为了避免不患寡而患不均,发武器的环节,两个营都是分开发的。
对于第二营的弟兄们,鲁路修只跟营长伦德施泰特少校打过招呼,让他担待一些。再往下就没有沟通了,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伦德施泰特少校还算豁达,而且他也40岁的人了,之前爬得挺坎坷,知道第一突击营的博克营长有个总参谋长舅舅,他哪里还敢跟博克争资源?
能进入这样的精锐部队,捞到更多的立功晋升机会,就很满足了。
再说鲁路修也不是不给他分冲锋枪,只是分得比第一营稍微少点,完全可以接受。
……
一边发新装备,鲁路修也借机一边给下面各级军官讲解突击营的武器分配和编制情况。
这个武器搭配方案,也不他一言堂决定的。只能说是他提出了最初的方案,这两天里又和博克、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一起商量,最后微调定稿。
“突击队每排4个班,每个班15人。
每个班配班长1人,装备一把mp15冲锋枪,9毫米子弹300发,卡尔蔡司双筒望远镜一个。
剩余14人,分为突击组和火力支援组,突击组8人,支援组6人。
突击组成员8名,5人装备mp15冲锋枪,子弹300发。2人装备毛瑟g98步枪,1人装备毛瑟c96手枪,子弹100发。
冲锋枪手子弹负重较重,所以每人只携带6枚长柄手榴弹。手枪兵为专业掷弹兵,挑选整个班体力最强的士兵担任,要携带20枚手榴弹!步枪手携带15枚,也要尽量挑选掷弹距离远的士兵担任。”
(注:主角改良后的手榴弹,重量与m24型木柄手榴弹近似但稍重一些,大约0.75kg,也就是一斤半一颗。)
介绍完突击组的情况后,鲁路修稍微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火力支援组的6人,又分成3人的轻机枪组和3人的掷弹筒组,轻机枪组携带1挺mg15轻机枪,副射手和弹药手就不携带主武器了,只拿一把c96手枪自卫,省出来的负重都用于多扛一些机枪子弹。
主机枪手只携带200发弹链,可以直接装在枪上。副机枪手和弹药手,都要扛800发子弹,手榴弹只带2枚就够了,作为在相对后方位置提供掩护压制的单位,投掷手榴弹的机会会很少。
掷弹筒组,主掷弹手携带掷弹筒,和6枚通用榴弹,副掷弹手和弹药手携带15枚通用榴弹,并配置毛瑟g98步枪和100发子弹。”
经过几分钟的讲解后,各级将士基本上都掌握了突击班的火力编成,也熟悉了自己的职责。
给突击组也配两个步枪手,首先是确有这方面的战场需求,要确保突击组万一遇到敌人机枪或是狙击压制,而冲锋枪射程又够不到,就指望步枪手对狙反制一下,好歹有机会就地反打。
二来么,也是目前冲锋枪确实不够,必须加入步枪手凑数——刚才提到的每个班5把冲锋枪,其实只有鲁路修所在的那个连队能做到。到了隆美尔的连,每个班就只能配到4把了。
比隆美尔更靠后的第一营c/d连,乃至伦德施泰特的第二营全部,都只能配发每个班3把冲锋枪,这样就要增加两个步枪手。当然步枪手的子弹负重轻,就多带点手榴弹打近距离突破。
另外,在机枪的配置方面,之前鲁路修和图林根的施迈瑟谈好的要求,是年底之前造出一百挺新式轻机枪,然后再琢磨量产工艺——最初这一百挺是小规模试产,还没有开模具,所以所有零件都要用机床切削加工,其实生产成本很高。
只是为了一边试产一边改良,才硬顶着这样的高成本在造。
至今为止,施迈瑟还没完全交货呢,只到了80多挺。所以算下来,也就是鲁路修所在的第一突击营可以装备mg15国产轻机枪,而第二营就暂时用开战之初截获的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好了——
当初世界大战刚开打的时候,丹麦有一笔600挺麦德森轻机枪的单子,是中立国瑞士订的货。当时正从德玛尼亚过境,走铁路火车运输去伯尔尼,经过纽伦堡。巴里亚王室就把那批瑞士人订的货扣了,但是也付了货款,并不是不给钱白拿。
那批1903年款的丹麦轻机枪被截获后,有些也陆续投入了前线部队,但因为枪管口径不一样,大部分枪都了点时间改枪管、以适配792口径的毛瑟子弹。如今伦德施泰特的营不够新式轻机枪,就用老的凑数,反正子弹可以通用。
丹麦货射击精度和防卡壳、射速方面都不如mg15,但重量是真的轻,伦德施泰特也不算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