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突击组的八名士兵,大部分都在瞬息之间痛苦哀嚎着倒地,个别没受伤的,也都是靠立刻卧倒、趴在死人身后才躲过一劫。
居然被重机枪一下子报销了一个8人突击组!都怪自己突击得太猛,有点飘了大意了!
隆美尔只觉一阵血冲脑壳,又很快强逼自己冷静下来,咬着牙面目狰狞道:
“全部就地隐蔽!布狗把重机枪挪到交通壕里侧射封锁了!不能上!”
旁边立刻有一个排长猫着腰走到他身边请示:“连长!要不要呼叫炮火?不如呼叫加农炮营支援吧!”
隆美尔额头上肉眼可见地快速冒出冷汗,稍微想了想,他还是一咬牙拒绝了:“呼叫炮火支援太慢了!发报、报点、校准、炮击,至少20分钟!
敌人只有一两挺重机枪,犯不着拖那么久。掷弹筒组呢?给我多拉几个掷弹筒组上来,不光你们排的!”
他旁边立刻有两个排、凑出6个掷弹筒组,然后就开始观测布军那两个交叉封锁交通壕的重机枪组点位。
“400码,方向77,试射一发!”
榴弹以接近70度的高抛弹道划破天空,飞越过数百码的距离,远远落在布军控制的堑壕后面很远的地方。
“快教射!第一发太远了!”
掷弹筒组的士兵们连连调整,又打了五六发,仍然远了。
普通士兵不懂数学,之前用这种新武器的经验又不多,顿时有些慌乱。
好在隆美尔脑子快,战术过硬,他拧着眉飞速琢磨了一会儿,才突然想通,立刻果断下令:
“别管为什么远了!试射时拿稳掷弹筒别抖!直接根据前一发远了多少,缩短预瞄射程,所有组3发急速射覆盖!”
按照隆美尔的新命令,6个组的掷弹手全都死死攥紧掷弹筒,还临时垫了一些东西固定,尽量避免开火后掷弹筒因为后坐力偏斜,在观测手估读出大致远了多少后,他们就直接在原基础上缩短,连续猛射数轮。
前后将近20枚榴弹朝着那片阵地飞去,两挺交叉部署的维克斯重机枪终于被彻底炸烂。
隆美尔见最终结果还行,也算是证明了刚刚灵光一闪的猜想,见缝插针告诫手下士官们:
“就按照这个办法,继续进攻!再遇到重机枪封锁交通壕也这么处理!
你们按照战前训练的办法使用掷弹筒,之所以打不准,都是因为战前训练太机械了。肯定是当时的训练场地太平、你们记熟标准持筒动作就能估出射程。
但实战战场不是训练场,这地方泥泞崎岖,你们想选一块平地作为发射阵位都做不到!所以手千万不能抖!发射前把筒子固定好,根据前一发误差校射、别管理论值了!”
掷弹筒比迫击炮要轻便得多,但相比于迫击炮,掷弹筒很难用,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掷弹筒没有底座,也无法跟迫击炮那样、在部署前调平底座。
所以掷弹筒手靠着肌肉记忆的标准动作来估射程,误差是很大的。
人站的位置本身就未必平,如果站在倾斜的地面上,本身就引入了环境误差,之前训练的理论值和肌肉记忆也就废了大半。
就好比一个考驾照的人,平时练倒车都是强行硬记考场里的一块石头一棵小树作为参照物、开到哪里方向盘打死。但真到了实际上路,参照物变了,起码得回七八遍才能倒进库。
隆美尔刚才灵光一闪想到的战场经验,反而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b连的掷弹手们火线现学了隆美尔连长的分析意见,这才重新拾起信心,跟着战友们继续进攻。
……
“敌人密集投入了大量掷弹筒!我们封锁交通壕的重机枪组都被歼灭了!”
“上校,真守不住了,敌人火力太灵活太凶猛,弟兄们都被炸得找不着北了!”
随着隆美尔不断磨合,他又往前拼死突进了数百米,距离巴约勒镇越来越近。
敌人已经想不到新招来随机应变阻挡他,隆美尔愈战越勇,最后能阻挡他的,只有弹药的快速消耗。
闪电战也好,暴风突击队也好,对后勤补给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隆美尔发现实战情况不对劲、只能用掷弹筒速射覆盖解决敌重机枪节点,代价就是全连携带的手榴弹消耗速度极快。
这样的覆盖射击,干掉两挺交叉部署的重机枪,可能就要丢出去上百枚弹药。
拔除了三五个火力点后,再加上之前的消耗,隆美尔的连终于发现自己的手榴弹几乎打光了!
每个士兵平均带十几个手榴弹都不够全连使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斯特上尉的c连身上。
“没办法,没法再求快了,现在开始,省着点用弹药。宁可慢一点,呼叫精确炮火支援吧,再让鲁路修副营长的a连赶紧上来替换我们。今天能不能冲过巴约勒,只能看他的a连了。”
隆美尔不得不做出妥协,随后就无奈地停留在了一道夯土碉堡防线前,然后让手下的几个排分别发报报点、呼叫加农炮营的炮火支援。
10分钟后,威廉.凯特尔少校的105毫米加农炮,就开始朝着突击队报点的大致方向开火。
第一轮偏得厉害,但通讯兵不断报点校准,3~4分钟能调整一轮,调整了三次后,炮弹便正正地落在布军的夯土碉堡上,直接把一门2磅直射炮和三挺重机枪炸毁。
对面的布军再次被震撼,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已经深入进攻了那么远的敌人小股突击队,还能呼叫那么精确的炮击。
布军开始恐慌,随着隆美尔的决死冲锋,失去了坚固支撑点的敌人再次败退,再次被撕开一个防线裂口。
只可惜,这样的进攻虽然精准,节奏却慢得多。每20分钟到半小时拔除一个坚固火力点,天黑之前注定是冲不了多远了。
当鲁路修带着休息够了的a连再次上来交接时,隆美尔只是又帮他往前突了数百米,就精疲力竭了。
“今晚能不能绕过巴约勒镇,就看你了,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隆美尔惋惜但又不失骄傲地叹道。
“放心吧,交给我,你们已经打得很好了。”鲁路修安慰着隆美尔和李斯特。
隆美尔:“还有一个问题,你想要绕过巴约勒,光靠呼叫后方炮火支援肯定是不行的,再往前冲,差不多就要离开凯特尔少校加农炮营的极限射程了,我们今天已经往前突了整整9公里!到时候就得等明天凯特尔少校把加农炮营前移、重新部署,才能支援到我们。”
鲁路修:“没关系,越到后面,敌人的阵地修得越差,越不够坚固,没有加农炮精确支援,我靠掷弹筒也能突破!”
“掷弹筒实战没有操练时想象的那么好用,我今天发现好几个小问题……”隆美尔说着就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赶紧解释了一遍。
鲁路修闻言,眉头微皱了一会儿,却又很快重新舒展开来。
他似乎对自己的数学和几何非常有信心,拍了拍隆美尔的肩膀:“放心吧,我是奥利奥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几何测算是我的强项,环境误差大也无所谓。”
——
ps:可能战场细节铺垫比较琐碎,导致追更掉了。
我不过了,今天又是八千字。第二更都五千字了。
跪求大家一定要追更,别嫌水,书能不能上推上架就看这个了。
看在我免费期日更八千的份上,很罕见了。
就算觉得写得太细了,数学和计数原理太多,反正也还没收钱呢,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