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搞坦克前的工业铺垫
当晚的庆功宴,最终宾主尽欢而散。
在散席之前,鲁路修也借机稍微提了一句之前战役战利品分配的事情,因为战争结束后这几天,心腹克洛泽上尉已经帮他把一部分战利品处理掉,换成了现钱,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分了——
当然,不是所有话都能当着全部同僚的面聊的。有些话可以敞开说,有些话需要一对一私聊。
但不管如何,最后的结果都是好的。所有同僚、下属对于鲁路修拿出的奖励分配方案非常满意。
又有功立,又有军衔和职务可以晋升,打赢了胜仗有大笔缴获还能分钱,这么好的长官哪里去找。
而鲁路修最后的分配原则是这样的:所有的烟酒茶咖等嗜好品,以及腌肉罐头之类的高端日常消耗品,他全部拿出来分给所有将士,自己一点也不多拿。
军官们也最多多拿几盒雪茄、名酒之类,但其他的也都跟士兵平分。
自己用不掉的部分,这几天里克洛泽也都帮忙找法兰克本地商人变现了。最后售出的各类嗜好品大约有4000多吨,肉类1.3万吨。加起来卖了5200万马克。
这些钱,给参加了敦刻尔克空降、接应、保卫作战的士兵,以及后续参加伊普尔斩首行动的士兵,每人次都发了300~500马克的作战津贴,差不多就了600多万马克(人次就是参加了多次行动的就翻倍发)
受伤士兵,普遍还会得到800-2000马克的营养补助,战死的士兵发放4000马克起步,喷火兵和空降兵再翻倍起步。
所以津贴和补偿、抚恤加起来,累计掉了1600多万。
剩下的钱,鲁路修还拿出1000多万马克,成立了一个伤兵医疗保障基金会,用来给磺胺药等试验性伤药的后遗症患者、副作用患者发补贴,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他和法本化学合作的制药厂,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来填补这一块开销。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全体军官的一致赞同,还觉得鲁路修长官实在是心系士兵,应该这样做,大家也都宁可少分点钱。
剩下的一半钱,鲁路修又分给所有心腹军官、同僚数百万马克,那些关系好的校级军官,都有数十万马克不等的进账。相熟的上尉也有十几万马克,够他们回家置业、让家人过好日子了。这样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一心为国,专注于战事。
他自己最终做账留下了1200万马克,准备后续投入产业界,搞军工布局。而且他还了一些小钱,趁着战时房地产价格极低,在敦刻尔克城里弄下一批厂房和仓库。
他还有10万吨粮食、2万吨白、1万吨电缆、几千吨的布料和橡胶没卖掉呢。这些东西的价值至少也在数千万马克,以后处理时会再给战友们分润一小部分,但具体账目别人就不知道了。
至于一些其他武器弹药类的东西,鲁路修都上缴了,让上面的人处理,也好堵住上面的嘴。钱的方面,他也至少分出了几百万马克打点上级。
想当初,他来到这个世界、打完第一次战役,回国处理军需事务时,公爵只给了他几万马克的活动经费和专车、飞机。
后来打完斯滕福德战役,第二次回后方时,靠着斯滕福德火车站的缴获,一下子就有了几百万马克,这才有钱跟法本化学合股一家子公司制药厂。
现在吃下了敦刻尔克港里那些黑货,至少又是十倍的膨胀。只可惜这样的好机会再也难找了,毕竟不是经常能找到一支几十万人的敌军将其包围全歼、吞掉其全部军需的。
就算东线将来能打出更大的歼灭战,以如今露沙军队堪称列强一绝的苦逼程度,估计也宰不出什么油水来。
目前所有敌国当中,只有布列颠尼亚是最有钱的,也只有布列颠尼亚军队的待遇保障最好。
……
暂时搞定了变现和分钱的事情后,鲁路修便忍不住开始琢磨这些钱该到哪些产业上、进行何种军工布局。
马上要去东线了,时间和资源也变得充裕起来,差不多可以把原始装甲兵器的研发提上日程了。
他还记得,历史上布列颠尼亚人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期间首次使用坦克,那个历史节点太有名了,8月份服役,9月份上战场,想忘都忘不掉。
不过在坦克正式服役之前,布列颠尼亚至少也了一年的时间研发和论证。最早失败的原型车,似乎在1915年底就造出来了。
所以逆推一下时间,自己将来想要先于布军半年以上把坦克投入实战、赢得先声夺人的优势。
那差不多今年夏天就要着手搞坦克研究所了。到时候一边研究一边试产,少走一点弯路,最好在秋冬攻势时就实打实拿出坦克。
鲁路修是大致知道未来的坦克要造成什么样子的,有他的指点,减少无谓的试错,2~3个月出样车,4~5个月磨合定型,半年多首批量产下线,差不多算是一个合理的项目周期。
定下了这个主要目标后,鲁路修自然而然就从最终需求往前逆推,看看自己需要解决哪些东西。
坦克需要的引擎,可以直接用拖拉机引擎,或者别的引擎,这个自己是搞不定的,所以就买现成的进货。稍稍梳理了一下现有资源,鲁路修发现首款坦克还是直接用bmw公司的引擎吧,过几天就关照一下工程师们,拿出动力指标要求,让他们去搞。
bmw目前有巴里亚王室注入的大批股本,对巴里亚系军工的配合度非常高。
有了引擎之后,武器系统也暂时不急,这些东西的研发周期也一样太长,只能是将来有什么就用什么。反正最早的坦克也就几挺机枪,历史上布列颠尼亚人最早的“马克1”倒是上了6磅炮,但效果很差,瞄准都没法瞄准。
其他研发周期短一些的,比如车体的机械结构,履带、负重轮这些结构件的设计,乃至悬挂(最早的坦克也可以没有悬挂,直接刚性连接开起来的时候会硬颠),都得鲁路修自己搞定,
因为之前世上就没有这些东西,总不能直接把拖拉机的车体和履带结构拿来用吧,还是要稍稍设计优化一下的。
最后,坦克三要素的防护部分,装甲也可以自己搞一下,至少弄点表面渗碳硬化的装甲,别直接上普通均质结构钢,那样也能在同等防护水平下,大大节省钢板的厚度和重量。
如今造装甲的企业倒是有很多,克虏伯这些都很强,不过他们都是为军舰造装甲的。
偏偏德玛尼亚还没有正规的驱逐舰部队——德玛尼亚目前所谓的驱逐舰都只有88毫米炮,放在布国只能算是大型鱼雷艇,根本不考虑装甲防护,表面直接就是造船结构钢。
由此导致克虏伯造的舰用装甲,至少也是给巡洋舰用的,挪用给早期坦克的话就太厚了。
鲁路修需要另想办法,让人弄些轻一点薄一点的渗碳装甲板。
一想到要处理的问题那么多,鲁路修觉得这个局攒得还是挺累的。
除非自己让公爵出面,直接找一家公司委托研究,将来坦克的技术也由别人掌握,自己只贡献点子,那还有可能赶上进度。
但坦克技术所有权不捏在自己手里,他又不甘心,倒也不纯是为了钱,更是为了防止泄密,以及将来的不断改进迭代。技术如果落在别人手上,只要目前的东西没明显过时、还能卖得出去有钱赚,工程师和经营者们改进的动力就弱了,容易消极怠工。
鲁路修的很多超前思想,也就没法及时变现、落实。
“怎么办?我自己手头完全没有造车造坦克的工业企业,光靠砸钱的话,问友商要人要设备要前期技术,友商也未必配合度够高。就算我拿出一千万马克和克虏伯合作,克虏伯肯全心全意跟我合开一个新工厂么?
还是得双方各有所求,我也能拿出一点让克虏伯眼红的技术,然后互相交换,这样才能把事情做长久、把局盘活。”
鲁路修自己在办公室里埋头琢磨了很久,看了不少产业资料、技术资料,最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反复推敲之后,他愈发觉得这个想法才是最靠谱的。
自己也要攻坚搞定一个核心技术点,然后让克虏伯也在技术层面对自己有所求,到时候互相技术交换,自己一招鲜吃遍天把局攒起来。
最好自己搞定的东西,克虏伯那边将来不光在坦克方面用得到,在军舰、大炮等领域也能用得到,这样用来交换筹码就更方便了。
自己只要拿出一个很值钱的大筹码,可以换来很多琐碎零细的小筹码,研发过程中遇到什么小问题,还能随时喊克虏伯派工程师来配合,或者让他们调人归自己管。
但是,自己具体该搞些什么呢?
……
鲁路修足足想了一个晚上,想到了很多胡思乱想的点子,又一个个排除掉。
最后实在拿不定主意,夜深人静时他还离开驻地,去敦刻尔克港区转了一圈,吹吹海风醒醒脑子。
突然,看到港区里几艘带着大吊机和气囊组的拖船正在施工,试图起吊一艘坐沉船舶上的设备,鲁路修才眼前一亮。
他如今正好是港区的占领军指挥官,当然有权过问一切事务,于是立刻喊来一个巡逻军官,去问问是谁在作业。
很快就有一名施工方的管理人员被带了过来,点头哈腰递烟问好:“长官,我们是克虏伯公司的,是受了外交和海军两个部的委托,来打捞之前布列颠尼亚人战沉的浅水重炮舰上的丑国炮塔。
海军希望我们研究一下丑国的14英寸舰炮,外交方面希望我们帮忙抓住丑国伯利恒钢铁公司违反中立法的铁证,这是我们的手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