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之后,科曼转头就和马丁去了十六区喝咖啡,他这位战友正处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三千多万美元的财富到手,整个人说话的口吻都不一样了,有种这兵不当也罢的意思。
“阿兰也找到了两千万瑞士法郎。”科曼在此时提醒马丁,可不到躺平的时候,“只要我们一直在军中发挥作用,现在收入算什么,以后会源源不断,半个非洲都是法国的,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
虽然法属非洲不如英属非洲富裕,但土地面积是不会撒谎的,自然条件不好不代表矿产不好。
广义上的英属非洲包括南非,但南非现在听英国的么?那不就是一群反贼么?法国就完全不同,法属非洲现在真听法国的。
“说得对,我被小小的财富迷了眼。”马丁一听瞬间清醒过来,没有武力为后盾的财富就是镜水月,清醒过来的马丁询问,“总不能放在银行吃利息吧?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等我从美国回来,战争结束了,我们也该好好发展一下了。”科曼决定回来就做道达尔集团的竞争对手,把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挖出来,这样法国才能长期支持占领阿尔及利亚不妥协。
不过为了自家的利益,最好是要等到戴高乐下台之后在这么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排除巴黎的干扰,把财富留在当地用于建设。
这件事马丁此时没有必要知道,现在他能够做的就是,给科曼点活动经费。
美国不是德国,科曼可不能再美国摆出一副占领军的派头,在美国肯定是需要钱的,而且还需要不少钱,谁让人家是纯资本主义的祖国呢?
马丁一副我就知道的脸色,不过在叙利亚收集烟草和罂粟,确实是科曼的知识产权,他也好说什么,“二十万美元够不够?”
“今天的所有投资,未来都是千百倍的回报。”科曼端着咖啡,展现了一下不亚于法兰西举白旗一般的从容道,没展示多久,外面就走过去一个妙龄女郎吸引了科曼的注意力,十六区俄裔人口这么多,会不会是毛妹?
科曼的家,父子二人都是军人,科莫年龄不够,搞事业的话就只有阿迪莱这么一个人,科曼决定和这位小妈谈谈,先把公司注册了。
“你父亲会不会反对。”阿迪莱还是知道自己家庭地位的,面对两个继子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活。
“没问题。”科曼伸着手指捅咕着妹妹克莱尔,心不在焉的回答道,“法国又不是中东,没有那种一切依靠男人,女人连门都不能出的想法。”
逗弄了一下小妹,听了一会儿婴语的科曼,直接拿出来了十万美元的现金,放在阿迪莱面前道,“这个家强大了,法国也会强大。”
科曼希望自己从美国回来的时候,阿迪莱代表这个家庭注册的公司已经在运转当中。
七月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齐聚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了战时第三次会晤。
三人在会谈之前的拍照环节中,丘吉尔巧妙地坐在杜鲁门的右侧而非中间位置,悄悄靠近杜鲁门,使得拍照出来的效果显得他们更加亲近。
杜鲁门看出了丘吉尔的意图,于是将自己的椅子移向斯大林。斯大林全程保持微笑,不发一言。
法国在这一次会谈当中没有角色,但法国有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通过支持英国来述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战后重建问题。
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凭借自己的力量重建都有很大的困难,第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不足,因为法国临时政府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成本非常低的劳动力,现在莱茵大营就有五百万名为战俘的劳动力可以使用。
戴高乐现在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把莱茵大营的德国战俘分了,投入到战后重建当中。
不仅仅是法国本土需要,德拉贡上将认为阿尔及利亚也需要,现在两百万移民正在赶赴阿尔及利亚,这和之前移民法国本土的承诺是不同的。
如果再不从建设上面想想办法,就算是这些基督徒当中马龙派有很大的比例,也仍然不好交代。
“马龙派也需要房子,需要自己的土地。因此我们分割出来的利比亚土地不能再还回去,同时也需要至少三十万战俘,把移民的定居点建设起来。”
德拉贡上将言之凿凿的为移民争取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对对法国有归属感。”
“法国也至少需要百万战俘来进行重建。”戴高乐知道内政部上报的需求,“那么劳动力缺口至少要一百五十万,这个数字并不过分。必须让丘吉尔代表欧洲来发声,都已经下半年了,不能再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