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阿喀琉斯之踵(日万第一更)
高振海的动作很快。
在周教授的指导下,他迅速锁定了意大利萨克米的热灌装生产线作为采购目标,并开始了紧张的谈判。
对方报价38万港币,加上配套的真空脱气罐、冷却槽和本地组装的灌装台,总预算接近50万港币。
经过几轮艰难的拉锯战。
高振海凭借陈记日益增长的名气和未来订单的许诺,硬是将价格压到了45万港币,交货期定在一个月后。
陈秉文审阅了合同后,签字确认,第一笔定金随即付出。
瓶装水项目,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与此同时,玻璃瓶供应商也确定了,是位于新界的一家老牌玻璃厂。
瓶型设计简洁大方,瓶身凸印“陈记”logo和产品名称,瓶盖采用扭断式防盗铝盖,密封性经过测试完全达标。
万事俱备,只等那套核心的热灌装生产线到位。
然而,就在陈秉文以为技术难关已经度过时,新的问题在研发中心的模拟生产线上暴露出来。
为了在设备到位前尽可能优化工艺,周教授团队利用现有的简陋设备,不断进行小批量模拟生产。
最初几批样品都很成功,无菌和风味都达标。
但到了第十批模拟生产时,问题出现了。
有几个瓶子的铝盖虽然看似拧紧了,但用特制的扭力测试仪一测,发现密封力度不足,甚至有两个瓶盖边缘有细微的变形。
“怎么回事?”周教授脸色凝重。
封盖密封性不足,意味着产品保质期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微生物污染,是致命问题。
“可能是趁热灌装后,瓶口残留的浆冷却后粘度增加,影响了铝盖的旋紧和密封效果?”
硕士生小杨推测道,“也可能是我们这台简易封盖机的压力控制不稳定……”
“马上排查原因!”周教授下令,“同时,立刻通知玻璃瓶厂,送一批瓶口尺寸精度更高的样品过来!
还有,联系萨克米的技术支持,咨询他们专业的热灌装封盖机对瓶口和盖子的匹配要求!”
问题反馈到陈秉文这里时,他刚处理完几份文件。
“瓶盖密封技术问题.”
陈秉文揉了揉太阳穴。
他深知,这种细节上的技术壁垒,往往比宏观战略更难攻克。
它需要反复的实验、调试,甚至可能需要更换部件或调整工艺参数。
“周教授那边怎么说?”他问前来汇报的高振海。
“周教授说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涉及灌装温度、瓶口设计、盖子材质以及封盖设备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他们正在全力排查,但可能需要时间,也可能.需要额外的投入来改进设备或瓶子。”高振海语气沉重。
陈秉文沉默片刻,果断道:“走,我们去生产线看看。”
“是,文哥!”高振海连忙跟着陈秉文直奔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的临时模拟生产线旁,周教授手里捏着一个刚刚扭开的玻璃瓶,瓶口残留着些许粘稠的水,而瓶盖内侧,一圈细微的渍清晰可见。
这种情况再次印证了盖子密封不严的情况。
“陈生,你看。”见到陈秉文,周教授将手上拿着的瓶子和盖子递给他,“第十一批模拟生产,损耗率还是居高不下,接近15%。
问题就出在这瓶盖密封上。”
陈秉文接过瓶子,仔细端详着那个看似普通的扭断式铝盖。
瓶盖表面光滑,在沾了水或手汗后,极易打滑,工人稍有不慎或用力不均,就可能造成旋紧不到位。
更关键的是,铝盖材质在热灌装后冷却收缩时,与玻璃瓶口的微小公差或热胀冷缩系数差异,极易导致密封圈无法完全贴合,形成肉眼难辨的缝隙。
“我们试过调整灌装温度、冷却速度,甚至更换了不同批次的瓶子和瓶盖供应商,”周教授指着旁边一堆丢弃的瓶盖,“效果都不理想。
损耗率最低也只能压到10%,这还是在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下。
一旦量产,工人操作、设备稳定性稍有波动,损耗率恐怕会飙升到20%甚至更高!”
20%的损耗率!
陈秉文心中一沉。
这意味着每生产五瓶水,就有一瓶可能因为密封问题报废或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原料和包装浪费,更会严重拖累瓶装水项目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因为质量问题砸了陈记刚刚建立的口碑。
“没有其他替代方案吗?”陈秉文沉声问道,目光扫过实验室里各种瓶瓶罐罐,“比如软木塞?或者别的材质的盖子?”
周教授苦笑着摇头:“软木塞成本高,密封性也未必更好,而且不符合我们便捷即饮的定位。
其他材质,比如塑料盖,在高温灌装环境下更容易变形,密封性更差。
我们目前使用的这种扭断式铝盖,已经是市面上热灌装饮料最主流的选择了。”
“主流,不代表完美。”陈秉文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既然现有的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必须找到或者创造出更好的!”
他立刻下令:“阿海!马上联系所有你能找到的瓶盖供应商,港岛的、东南亚的、欧美的!
把市面上所有用于热灌装饮料的瓶盖样品,无论材质、结构,统统给我找过来!
周教授,你这边同步测试,看有没有哪怕损耗率能控制在5%以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